領導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的部長之一黃循財(5月25日)在面簿貼文表示:本地社區仍存在潛伏病例,放寬病毒阻斷措施必須謹慎。
他說,雖然本地新增社區病例已顯著減少,但冠狀病毒在本地尚未根除,即使是實行更嚴格封鎖措施的國家,也沒辦法做到根除新冠病毒。

黃循財指出,一些把病例降至低水平的國家,在解封后都出現病例數回彈的情況,尤其是那些「突然恢復活動」的國家。
「當我們重啟後,預計本地的病例也會增加,但這不是因為那些受到控制的客工宿舍感染群,而是因為在廣大人群中仍然存在潛伏病例。」
他特別指出,近期有1萬6000名學前教育職員接受檢測,當中就有八人確診。這意味著社區里仍有未被發現的無症狀病例,因此政府必須更為謹慎。
他說,「我知道許多人對我們的謹慎做法感到失望。但我們是同時把生命和生計(both lives and livelihoods)放在首位。我們正盡最大努力安全地恢復新加坡人的日常生活,同時把感染率儘量壓低。」

他解釋說,「分階段重啟活動,能讓我們更好地控制整體情況。如果出現新病例,我們就能快速地進行探測和圍堵。與此同時,我們會繼續積極檢測不同群體。如果一切順利進行,我們會在6月底移至下個階段,恢復更多活動。」
日前,伊莉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專科醫生梁浩楠也對媒體談及潛在的社區病例。他依據當時的數據指出,在已接受檢測的逾萬名學前教育職員中,已有三人確診。照這樣推算,新加坡全國570萬人口當中,估計有1600多名染病者未被發現。
他表示擔心,在6月2日病毒阻斷措施解除後,多達1600多名潛在患者可能會傳染更多人,形成「超級傳播」。

也有分析人士對隨筆南洋說,學前教育中心在阻斷措施期間並未關門,而是繼續為從事必要服務的父母,提供基本的託兒服務。而這期間很多從事必要服務的員工,就包括醫療、公共運輸、療養院、超市等,也算是風險較高的群體。
所以他認為,學前教育從業人員的情況,未必反映全部人口的情況。他建議當局應該優先加強對必要服務領域員工的主動檢測,能更快找出潛在感染者,避免形成梁醫生所說的「超級傳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