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案件不斷增加,學校開始教導學生如何分辨善意或惡意的觸碰。一些教育工作者也在課堂外,想方設法擴展對話,提高醒覺意識。
以生動活潑的木偶呈現,講述一名男童遭受性侵害的經歷。小男孩在惡夢中,被一隻章魚抓走了。演出者希望傳達一個重要信息,受害者不需要默默受苦。
十指幫聯合藝術總監駱麗詩說:「我們想針對小學高年級到初中組,因為我們覺得這個群體是一群正在學習理解世界的人,他們正在努力了解如何在世界上定位自己。」
新加坡兒童協會表示,通過輕鬆有趣的對話方式,可以確保孩子們知道如果遭到不恰當地觸碰時,應該做些什麼以及如何表達。
家長陳慧霖說:「我的女兒,我的意思是很明顯她學到了很多東西,但她沒有意識到,因為這一切都是很有趣的,遊戲、跳舞和唱歌。」
協會認為,保護自身安全應該是父母和孩子間持續展開的對話。家長可使用人體解剖學的正確術語,或是如實回答孩子們諸多好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