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在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外交部領事司司長吳璽引用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的部長聲明,提出對「個別國家的指責和妄加揣測」的反對。
當時,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記者針對「當前的疫情,一些國家指責中國信息不透明,說中國和世衛組織的溝通不及時,甚至說中國可能出現新的變異毒株來影響其他的國家」,向吳璽提問。

(圖源:中國政府網)
吳璽說,「疫情發生以來,中方一直本著公開、透明、負責任的態度同國際社會分享相關信息和數據,包括中國國內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的病毒基因數據。中方也始終與世界衛生組織保持著密切合作,跟世界衛生組織開展了60餘次技術方面的交流,在最近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我就與世界衛生組織開展了5次相關的技術交流。」
她也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1月4日發布的消息稱,中國沒有發現新的變種病毒或者顯著突變。 她還引用了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1月9日在國會發表的部長聲明。王乙康說,「目前沒有在從中國入境人員身上發現新的變異病毒,中國入境新加坡的被檢測出來的陽性人員數量只占新加坡總體輸入很小的一部分,大概是5%」,來自中國輸入到新加坡的病例是遠遠低於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的。
吳璽說:「可見,個別國家對我們的指責、對我們的妄加揣測是完全沒有道理的,也是不科學的、沒有依據的。」
不收緊從中國出發旅客入境政策 新加坡的兩個理由和三個反問
「新加坡眼」曾報道王乙康的這個聲明。
當時,王乙康以兩個理由和三個反問來說明,為何新加坡不像一些國家收緊對中國入境旅客的限制。
兩個理由:不擠兌,不危險
王乙康的第一個理由是:從中國出發、入境新加坡的旅客陽性的不多,重症的更少,不會對新加坡醫療資源形成威脅。

新加坡數據顯示,各國/地區入境新加坡的陽性旅客,來自中國的旅客只占5%。
第二個理由是:中國沒有出現更危險的病毒株,目前在中國流行的病毒早已登陸新加坡。

三個反問
接著,對於多國對華入境限制的政策,王乙康提出了三個反問:
第一個反問:如果新加坡要求所有從中國入境的人員實施行前檢測,那麼對於確診和重症病例更多的地區,我們是否要一視同仁呢?
第二個反問:如果一有地方經歷感染高峰,我們就要求在行前檢測,會不會促使形成對感染高峰地區旅客都這樣做的國際慣例?
第三個反問:如果新加坡遭遇新一輪疫情,其他國家和地區又會如何對待來自新加坡的遊客?
王乙康說,新加坡目前絕大部分人口有輕症陽康和疫苗接種的雙重保護,整體社會具備較強的抗疫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