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共有15名具創新和企業家精神的小販獲頒新加坡小販獎(Singapore Hawkers Awards),其中就包括了經營油條及油炸餡餅小吃店的百年老字號西得利和以藍色三文魚飯聞名的Lagoon in a Bowl創辦人。
一年一度的新加坡小販獎昨天(11日)下午在淡濱尼天地(Our Tampines Hub)舉行。15名小販從100多個提名中脫穎而出,在三個類別下獲獎。
位於廈門街熟食中心(Amoy Street Food Centre)的Lagoon in a Bowl 創辦人36歲的黃寶賢獲頒創業精神小販獎(Enterprising Hawker Award)。該攤位的招牌菜是用蝴蝶豌豆著色的亮藍色明太子三文魚蓋飯。
黃寶賢受訪時表示,他覺得多數小販中心所售賣的食物並非年輕一代所喜愛的「現代」食物,從事資訊科技業的他就想要烹制這種食物,在2018年轉行成為小販。如今,他售賣的招牌三文魚蓋飯除了吸引年輕人外,也大受年長一輩人的青睞。
他坦言,剛開始創業時面對不少挑戰:「第一年的時候確實有很多人覺得這個不像傳統的小販食物,而且也比較貴。但他們試了我們的蓋飯後他們就認為我們的食物物有所值,就成了我們的回頭客。」
另一名獲頒創業精神小販獎的是經營粿好吃(Kueh Ho Jiak)紅龜粿生意的母女檔陳佩佩(57歲)和陳韻好(33歲)。兩人通過創新口味和吸睛造型,將傳統的紅龜粿打造成讓年輕一代也想拍照分享的美食。

Lagoon in a Bowl 創辦人黃寶賢。(圖:鄧沁怡)
獲頒小販文化傳承獎(Hawker Heritage Award )的西得利擁有百年歷史。掌舵人67歲的許振西透露,他的外婆在1920年代開始在振瑞路用推車售賣油條,之後將秘方傳承下來。西得利在1980年搬遷至在金文泰3道第448座組屋,已由第四代——許振西的三名孩子接手。
許振西對於孩子們願意繼承家族事業倍感欣慰。
「現在想起來都要流淚,以前多麼辛苦。我們全部沒有大學文憑,只有『油條大學文憑』。我跟孩子們說,做油條很辛苦,但他們看到我半夜起來,就跟我說老爸你不要那麼辛苦我們幫你。」
如今,西得利已成為我國最大的油條供應商之一,並擁有中央廚房,投資研發生產冷凍油條。西得利最近也將業務擴展到印度尼西亞。

西得立掌舵人的兒子許環傑。(圖:鄧沁怡)
獲頒潛力小販獎(Promising New Hawker Award )的潘先萍(42歲)去年4月在舊機場路第51座組屋的小販中心開檔售賣椰漿飯。之前從事餐飲行銷和服裝業的她為了想與他人分享已故母親的食譜,在沒有任何經驗之下毅然加入小販的行列。
她報名參加國家環境局的小販培訓計劃,經過了20周的培訓後順利「畢業「,成為能獨當一面的小販,如今更擴充了生意,在原有的攤位旁開設另一個攤位。
十小販中心首獲與時俱進小販中心獎
10間小販中心也首次獲頒與時俱進小販中心獎(Progressive Hawker Centre Awards )。
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博士在頒獎典禮上表示,當局今年首次設立此獎項,以肯定小販中心在推廣電子付款、托盤歸還、送餐服務等措施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這些得獎的小販中心包括,亞歷山大村美食中心、錦茂路熟食中心、茨園小販中心、錫安路河畔熟食中心和文禮坊熟食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