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壓力下的中層管理者:難以承受之累

2021年11月20日   •   1萬次閱讀

疫情期間,企業和機構裡面的中層管理人員可以說受到的衝擊最為嚴重。

他們要參加更多的線上會議,聽從高管的決定,並將這些決定傳達給下屬;他們要確保下屬能夠按照疫情期間不斷變化的規定順利地落實和完成任務;此外,他們還要激勵員工,即使自己已經自顧不暇。

毫不意外,中層管理者會感到筋疲力盡。

中層管理者可能是企業機構中層壓力最大的人

雖然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新加坡中層管理人員心理健康的研究,但根據一項Slack去年10月對全球9,000多名知識工作者進行的調查顯示,與高級管理人員和普通員工相比,中層管理人員在遠程工作期間承擔著更大的壓力,這直接反應在了他們整體更低的工作效率和對工作的滿意程度上。

作者簡介

嚴柳新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

組織與管理系2020級博士生

掃碼查看

英文簡歷

Sam Yam | 任啟智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

助理院長(師資發展)

管理與組織系院長講席副教授

美國·華盛頓大學組織行為學博士

教研領域:判斷與決策、領導力、組織行為學、商業倫理等

關注中層管理者

然而中層管理者面對的問題在於,機構是否將中層管理者的艱難付出放在了心上?我們希望能夠敦促更多機構更認真地審視中層管理人員在疫情中的艱難處境。

要知道這些中層可以說是企業真正的引擎,他們讓龐大的機構保持著順利運轉,確保普通的一線員工團結在一起,因此如果中層管理者出了問題,企業將岌岌可危並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為了確保企業在疫情中的正常運轉,中層管理者不僅需要管理和領導他們的直屬員工,並且還要扮演公司領導層合作夥伴這樣的角色——這一切都發生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和各種潛在利益衝突需求的環境下。

雖然大多數人通常認為一家企業的業績表現是由其執行長決定的,但波士頓諮詢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和世界人事管理協會聯合會(World Federation of people Management Associations)在2010年展開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推動員工業績方面,中層管理者實際上比公司領導層更為關鍵。

同樣,相關學術研究表明,中層管理者的行為和領導力能夠更準確地反應一個部門的日常表現。

倦怠會向下蔓延

疫情已經將現代工作場所從傳統的實體辦公室轉變為線上虛擬環境,這種居家辦公(WFH)的新模式也給中層管理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因此,中層管理者需要調整自己的領導方式,以適應這一新的工作模式。

中層管理人員的表現會影響到下屬。今年8月發表在《應用心理學雜誌》(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上的一項美國的研究表明,當下屬認為他們的領導在應對疫情方面值得信任、卓有成效時,員工自己的情緒和狀態也會有所改善。

恰恰相反的是,無法很好應對由疫情帶來的轉變的管理者可能會反過來給下屬帶來負面的影響。

管理者有時在「線上監管」時會變得缺乏職業道德並過於苛刻已經並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了。早在WFH還是一種員工自願選擇的靈活工作安排時,研究已經對部分管理者的「線上監管」提出了道德相關的質疑。

例如,由於遠程管理時辦公時間和非工作時間缺乏明確的區分,遠程工作者面臨超負荷工作的風險。

經理們也可能由於在遠程工作期間需要監督下屬更努力地工作而變得令人不快。比如有些要求員工即使在下班時間後也要保持聯繫——而恰恰是這種管理方式會對員工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事實上,明尼蘇達大學去年進行的一項關於員工推特內容的研究發現,遠程工作者最常抱怨的一個問題就是工作與生活之間缺乏平衡。

基於遠程工作已經存在的種種問題,控制欲過強的管理者更是進一步加劇了這種消極影響。也許他們希望在失去對下屬直接監督的情況下捍衛自己的權威性。

早在2002年就有研究表明,管理者不願實施遠程居家辦公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他們害怕失去控制權,這也導致了他們在授權給下屬時猶豫不決。

不願下放權力的管理者甚至可能變得更有控制欲和專制,以保持權力感,尤其是當他們面臨來自高層領導的業績壓力的情況下。

當管理者和員工之間缺乏信任、期望有差距以及溝通不暢時,就會出現這種導致適得其反效果的負面管理行為。

員工如何應對?

如果這聽起來就像是你和你老闆的情況怎麼辦?不用擔心。

員工可以通過更積極主動地向經理尋求反饋來對抗這種悲觀情緒。這樣的交流可以讓員工和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彼此的目標、能力和動機。

事實證明,這雙向溝通能夠有效地建立信任和相互尊重。

主動尋求反饋的員工能讓管理者確信他們很專注、很有動力,從而讓管理者不用過度擔心一個普遍存在的主要問題——缺乏積極的監督會導致員工懈怠。

此外,通過幫助員工明確預期並及時採取糾正措施,也有助於員工明確職責,並得到賦能。疫情給工作帶來了頻繁的變化,加劇了精神倦怠,降低了工作滿意度,而這是正是幫助員工調整狀態,實現自我掌控力的一個簡單方法。

一項針對第一波疫情期間中國武漢醫護人員的研究表明,在危機期間積極主動改變工作環境的行為能夠可以有效提高員工的心理健康和恢復力。

利用靈活的工作安排

公司怎樣才能阻止士氣低落,改善整體的工作氛圍? 我們的建議是——給予員工選擇工作地點的自由。

新加坡在10月24日之後放鬆限制,許多人可能在思考自己是否能夠決定在哪裡工作——例如,是否可以每天決定是去辦公室還是遠程工作。

「混合模式」可能就是我們即將面對的常態。幾乎沒有人喜歡純粹的遠程辦公安排或者強制的辦公室辦公。

今年6月,一項來自中國的研究也表明,遠程居家辦公和在辦公室工作有助於人們應對不同的壓力源。例如,擔心無法按時完成工作的員工更有可能待在家裡專注工作;而需要從家庭中解脫出來、增進和同事相處的員工會發現,在辦公室辦公能很有幫助。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工作和職務都能適合這樣「混合模式」的安排。但是,不可否認,的確有一些簡單的方法可以讓員工和中層管理人員在疫情的壓力下保持積極的心態,希望這一點能夠讓大家感到欣慰。

當然,這種壓力不應該僅僅由員工承擔。在後新冠時代,中層管理者同樣需要探索和發展新的技能,以適應新的領導力需求。

文章英文版首發於cna

原文標題為Commentary: Being a middle manager has been exhausting and miserable

作者:嚴柳新,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組織與管理系博士研究生;任啟智,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助理院長(師資發展)、組織與管理系院長講席副教授

*本文觀點不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機構觀點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