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就業市場一向比較複雜多變,不管是經濟還是政策層面都會對各階層的就業產生影響。
非居民就業率增加
人力部預測,非居民就業率將繼續以強勁的速度增長,達到冠病疫情前的水平,這將緩解勞動力市場緊繃的問題。
這是因為新加坡防疫限制放寬,受疫情衝擊的行業也開始復甦。有鑒於居民失業率較低,居民就業率的增長速度可能放緩。

但由於全球經濟放緩,外在需求前景有所減弱。此外,俄烏衝突、通脹壓力、區域性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冠病疫情等不利因素可能影響未來的勞動力需求。因此,各個行業的勞動力市場前景不一。
其中,在航空搭客和國際訪客人數增加的帶動下,旅遊業和航空相關領域的復甦步伐預計將持續強勁。隨著國內和邊境限制放寬,餐飲業等面向消費者的行業的需求也會保持強勁。
有鑒於航班和乘客量會在年底大增,當局計劃再聘請3500到4000名員工加入航空領域,以滿足需求。

新加坡第四搭客大廈已經開放,樟宜機場乘客量已恢復到冠病疫情前約58%的水平,預計,這個比率會在今年年底旅遊高峰時,進一步攀升到80%。
截至去年底,本地航空業共有2萬5千人,今年上半年也聘請了約4000人。當局希望能再增加人手,並確保新聘人員接受培訓,確保運作符合要求。這意味著,航空領域的勞動隊伍同去年底相比將增加約三分之一。
在全球經濟逆風的影響下,金融及保險服務等受外在因素影響的行業,預計增幅將放緩。

為確保企業可持續增長並保持韌性,人力部鼓勵企業推進轉型,提高生產力和確保非居民勞動隊伍保持多元。
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本地勞動力市場在今年第二季度持續復甦,整體就業率幾乎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人力部今早發布的數據顯示,第二季整體就業率達到2019年12月份的99.5%。居民就業率也持續攀升,6月份的就業率比疫情前高出4.2%。
隨著邊境管控措施在4月份放寬後,非居民就業率顯著上升,但仍比疫情前少了一成。

此外,失業率持續維持在低水平,整體失業率為2.1%。居民長期失業率的情況也有所好轉,達0.7%,和疫情前的平均水平相等。
裁員的情況也下跌到新低,只有990人被裁退。由於更多企業已經招聘到人手,職位空缺略微減少到12萬6100個。
此外,企業上個季度的招聘率從2.5%上升到2.6%,增幅最大的是住宿和航空領域,而面向消費者和旅遊相關領域的招聘也有所增加。
靈活就業
就業市場恢復,本地的就業方式在疫情後也有了變化,比如說最近備受推崇的4天工作制。
靈活就業雖好,但四天工作制未必適合所有僱主和員工,因此應該對此採取靈活的心態。
四天工作制是靈活工作安排的其中一個方式,而當局與勞資政夥伴強力鼓勵僱主和員工對任何靈活工作安排持開放態度,並採納最符合業務和員工需求的模式。

人力部表示其他國家試行四天工作制後,反應不一,他們主要擔心的是生產力、成本和員工福祉受影響。
顏曉芳也說,一些個案顯示,四天制提升了生產力,但這取決於領域和職位。比如,一些企業因為員工減少工作時間,而必須聘請更多員工來替補。
此外,員工也擔心工資會減少,以及為了完成工作而必須加班導致承受更多壓力,所以4天工作制能否在本地順利實施還是一個未知數。
工作準證政策
影響就業另一個因素是本地的工作準證政策,今年政策多方面調整,推出了5年的高科技人才准證,新的海外專才准證對新型領域和中小企業將有幫助。
簡稱ONE Pass的頂級專才准證將讓高收入和高階人才能在還沒找到工作的情況下,在我國居留。不過,頂級專才准證申請者必須證明他們去年的固定月薪達到至少3萬元,或在科學和科技、文化藝術、研究和學術,或者體育方面有傑出的成就。
調整政策有助緩解請人難的問題,其中就業准證處理時間縮短,將讓製造商能儘快將人才確定下來。新海外專才准證則能吸引更多專才,對新能源和人工智慧領域尤其有幫助。

跨國公司、大公司才能夠聘請的這種專業人士,現在因為專業人士不需要被一家公司綁定,他可以選擇對幾家中小型企業服務,或者對一個行業做諮詢的服務等等,所以對一些尤其是新型的行業會有很大的幫助。
新准證讓專才有時間找工作,提供一定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