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頒「愛心獎」新加坡第一人 卓順發談14年行善歷程數度哽咽

卓順發。
慈善家卓順發是善濟醫社的義務執行主席,最近榮獲港澳台慈善基金會頒發的「第17屆2022愛心獎」,也是本地第一個得到此項殊榮的慈善家。
不過,所謂「好人難做」,卓順發接受《8視界新聞網》訪問時,談及過去14年在善濟醫社服務期間所遭遇的委屈,不禁數度哽咽,落下男兒淚。
「愛心獎」23萬獎金 全捐回給主辦單位
港澳台慈善基金會設立的「愛心獎」,自2020年起,甄選範圍延申至全球華人。每一屆有八位得獎者,歷屆得獎人包括星雲法師、證嚴法師、知名藝人林志玲等。
「愛心獎」得獎者,每人可獲得17萬美元獎金(約23萬6000新元),卓順發表示,他已決定把這筆獎金全捐回給主辦單位,讓主辦單位繼續發展慈善事業。
卓順發說:「我跟他們說,我拿這個獎,不是為了獎金而來,而是希望愛心獎能讓更多人知道,希望把愛心獎帶到新加坡來。」
他希望獎項能鼓勵更多人共襄善舉,「看能不能夠讓多一點人知道這個獎項,以後或許可以在新加坡舉辦,然後再從新加坡延申到其他東南亞國家。」
面對不少人質疑感到委屈
62歲的卓順發,原本是家具公司羅敏娜控股的創辦人。2008 年事業達到頂峰時,毅然放棄從商改行善,積極投入慈善事業,沒領半點薪水,義務擔任善濟醫社執行主席至今,親力親為管理善濟醫社大小事務,也要為籌善款奔波。
卓順發在加入善濟醫社前,個人資產已過千萬元,原本衣食無憂,他說:「錢夠我活到100歲」。
這些年,本著義務精神,他在善濟醫社堅持不領薪,有時自掏腰包也不報銷,另外自己也捐款給其他慈善機構,大部分的資產已用在慈善。

卓順發與130位義工於2022年母親節一起合唱「世上只有媽媽好」獻給所有母親們。圖:善濟醫社
他坦言,自己「花完了錢」,但也「不至於說現在沒飯吃」。
不過,所謂「好人難做」,回首自己過去14年在善濟醫社的經歷,面對不少人的質疑,卓順發坦言難免感到委屈,在接受訪問時數度哽咽落淚。
卓順發說:「其實很多人懷疑我,我原本是年薪百萬的人,來到善濟服務不領薪,肯定有一些內幕;或認為我愛名、愛炫,或者認為我可能從中能得到好處。」
他並沒有把一些人的質疑放在心上,最重要,這些年來見到幾十萬人從善濟醫社的服務中受惠,讓他覺得再辛苦都值得,於是堅持到了今天。
卓順發表示:「如果你現在做的東西,能幫助到這麼多人,就不要去懷疑,一切只是過程。」
「不是有錢才能做善事」
這次得到「愛心獎」,卓順發希望啟發更多人一起行善,他說:「很多人說自己沒有錢,我就不能夠行善,不是的,你沒有錢,你就存好心,說好話。 」
他接著說:「就好像每一天多一點『謝謝』,多一點『你好』,多點愛心,這些都是慈善。」

卓順發與看診人士和家屬合影。圖:善濟醫社
以陳嘉庚為學習榜樣
中學時期,卓順發曾在華僑中學讀了兩年書,中三那年為減輕父母負擔而輟學。不過,華僑中學創辦人陳嘉庚回饋社會的精神,從此啟發了卓順發。
卓順發說:「陳嘉庚就是我的榜樣,我向他看齊。」
卓順發希望現今的企業家,能多多向陳嘉庚學習。他分享說,自己最近與一位億萬富翁交流,他向對方說:「你把全部錢留給孩子、孫子,但孫子長大後,對你可能印象都沒有,搞不好還不知道你的名字,為什麼你有這個機會,不去創造像陳嘉庚那樣的故事?」
希望繼續傳播正能量
除了獲頒港澳台慈善基金會的「愛心獎」,卓順發今年也獲新加坡總統頒賜公共服務星章(勛條)BBM(L);在2019年,他也曾登上福布斯亞洲(Forbes Asia)的「亞洲慈善英雄榜」。
獲得獎項的肯定,卓順發說:「接下來希望用更多的媒體平台,分享正能量、籌集更多錢、號召更多善心人士,把善濟醫社的規模加大,做更多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