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農曆新年期間,牛車水的外國遊客明顯增多了。(海峽時報)
作者 倉吉
時隔三年,左等右等,新加坡星期一(2月6日)晚上終於迎來疫情後首個中國旅行團。
由中旅旅行組織的30人團隊來自中國北京和粵港澳地區,經香港轉機到新加坡,將在本地遊玩五天四夜。

在香港西貢留下倩影的中國遊客。(法新社)
新加坡成為中國文化和旅遊部首批試點恢復中國公民出境團隊旅遊20個國家之一,新加坡旅遊局國際司大中華區首席代表兼執行署長潘政志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
本地旅遊業已經穩步復甦,新中兩國的旅遊復甦與常態化,「不僅有助於本地旅遊業的增長與商貿交流,也會加強與鞏固新加坡作為航空樞紐的核心地位。」
中國駐新加坡大使孫海燕則說,這個旅遊團的到來,標誌著時隔三年中新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全面恢復。雙邊人員的正常交往,符合兩國的利益。
新加坡的旅遊局的數據顯示,疫情之前的那年(2019年)訪新的中國旅客達363萬人次,是入境訪客之冠。
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的數據,在2019年,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人數達1.55億人次,是全球最大的出境遊客源國。
中國旅客在外的消費是各國一大筆外匯收入,中國遊客出不了門,整個地球似乎停止轉動。

新加坡牛車水。(彭博社)
這之前,新加坡並沒有像東南亞國家那樣急著向中國遊客開放大門,而是有序地增加兩地的航空班次,以免一下子出現太多來自中國確診冠病病人而造成醫療設施的擠壓,新加坡的穩重作風反映在內外政策上。
靠旅遊業吃飯的行業急著看到中國遊客的增加,但是大家知道這是急不來,尤其是餐飲業自新加坡開放以來,生意大有起色,人手卻無法即時填補,生意做不來。
新加坡對中國遊客的有序開放,是一種務實的過渡。
自從中國1月8日宣布優化移民管理政策措施,東南亞國家興奮莫名,抱著「搶頭炷香」的心情,準備迎接中國遊客回歸。
若是以接待中國遊客的政策來看誰「親中」,前三名肯定輪不到我們。
許多等中國遊客等到脖子都長的東南亞國家從一開始的裝模做樣收緊防疫措施,如要中國遊客到訪前做核酸檢查,但在中國遊客還未來敲門之前就已扭轉政策,如泰國、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等等。 泰國的態度轉變最厲害。
副首相兼衛生部長阿努廷1月9日親自到曼谷素旺那普機場迎接久違的首批中國遊客。

泰國副首相兼衛生部長阿努廷(右二)1月9日親自到曼谷素旺那普機場迎接久違的首批中國遊客。(CGTN視頻截圖)
在下機口擺好陣勢接客的,還包括泰國交通部長薩沙揚以及旅遊和體育部部長皮帕等泰國高級官員。現場還有中文書寫的歡迎布條和手捧鮮花的美女,當天抵達的中國遊客怎不受寵若驚!
泰國原本預計今年會有500萬中國遊客到訪,如今前景更加樂觀,估計會有700萬到1000萬。在2019年,中國遊客赴泰旅遊人數約為1100萬人次。
在泰國官方的熱情攻勢下,很容易感動的中國遊客肯定會投桃報李,泰國已經被列為對中國遊客最友好國家的第一名。

泰國曼谷旅遊業隨著中國遊客的回歸而升溫。(路透社)
跟大多數區域鄰國相比,新加坡對中國遊客顯然是淡定得多,可以說是「與眾不同」。
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2月5日在福建會館的新春團拜宴會上說,新加坡向外界傳達的信息必須是:
「新加坡與眾不同,知道自己須要做什麼,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具備勇氣和決心,為新加坡做正確的事。」
他舉例,日前中國結束清零政策、放寬邊境措施後,新加坡並沒有效仿其他國家對來自中國的旅客收緊入境限制。新加坡專家在斷定沒有出現須關注的變異毒株,多數中國訪客無須住院,本地醫療體系不會受影響後,「做新加坡認為是對的事」。
他說:
「有些時候我們採取的步驟看似更向某國看齊,其他時候又像是與另一國更一致,但實際上我們始終只向新加坡、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原則看齊。」
尚穆根的這一番談話,解釋了一個看似矛盾的問題。
新加坡沒有像大多數國家一樣對中國遊客收緊入境限制,並不是我們「親中國」,而是我們有自己的利益考量。
我們也不像區域鄰國一樣馬上展開雙臂擁抱中國遊客,並不是我們「親西方」,而是由於我們有一定的行事準則。新加坡的所有政策,無論對內對外,必須是新加坡人自己決策,由不得外人。
若硬要說新加坡親誰,就說新加坡始終是「親自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