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杜甫的這一願景,被新加坡建屋局掛在了總部的大廳之中。

*1973年東南亞運動會運動員居住地BLOCK191和193*
*新加坡國家圖書館藏*
大巴窯作為新加坡建屋局的所在地,是新加坡組屋的原型城鎮,是新加坡不同建築風格和組屋特徵的試驗台,是新加坡首屆大型國際體育賽事的舉辦地,是新加坡第一家職總平價超市的所在地……
它見證了新加坡如何一步一步,達成「居者有其屋」的成就。

*1973年東南亞運動會秘書處前的噴泉*(NHB)
而大巴窯遺蹟步道,更是其中縮影。
經過此次翻修後,煥然一新的大巴窯遺蹟步道涵蓋了一共29處歷史遺址,設有10 處遺址標記,向大家講述著大巴窯那些無處不在,卻又鮮為人知的故事。
最具時代意義的,當屬大巴窯的BLOCK 53。

*BLOCK 53(NHB)*
1967年,當這座高19層的組屋落成後,站在樓頂,便可飽覽大巴窯全景。BLOCK 53的頂樓上,還設立了觀光走廊。

*1972年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BLOCK 53的車隊*
*新加坡國家檔案局藏*
英國的女王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當時的澳大利亞總理約翰·格雷·戈頓(John Grey Gorton)、新加坡第二任總統班傑明·亨利·薛爾思(Benjamin Henry Sheares)等等諸多新加坡國內外的政要,都曾站在BLOCK 53的樓頂觀光走廊之上,親眼見證新加坡的變化。

*1972年,伊莉莎白二世在53號樓的樓頂觀光*
*新加坡國家檔案局藏*
正因如此,BLOCK 53也被稱之為「貴賓樓」。
如今的新加坡,早已向世界證明了,「居者有其屋」並非不可能,而BLOCK 53作為歷史的見證者、參與者,至今仍然保留著它作為組屋最基本的功能。
大巴窯另一處著名的地標,是遊樂場。

*龍形遊樂園(NHB)*
遊樂場中的遊樂設施,被Khor Ean Ghee先生巧妙的設計成了「龍」的形狀。用水磨石包裹著龍頭,輔以大膽的線條和幾何特徵,這一設計深受新加坡人的喜愛。以至於,在新加坡各地的遊樂場中,都出現了不同配色方案,不同版本的龍頭設計。

*1973年的遊樂場前身*
*HDB藏*
這使得經典的「龍」形設計,在大巴窯成為了遊樂場的代名詞。
遍布新加坡的職總平價超市(NTUC Fairprice)早已成了生活著新加坡的人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2 Lorong 4 Toa Payoh 的一樓也有一家Fairprice。不同的是,這是新加坡第一家Fairprice。

*1973年的職總平價超市*
*新加坡國家檔案局藏*
它甫一開張,便吸引了大量的居民前往購物,甚至到了每隔三、四個小時就需要關門一次,以防止店內人流過多。
如今的大巴窯中心(Toa Payoh Central),曾經是新加坡舉辦的第一屆大型國際體育賽事——1973年東南亞半島運動會的地方。4棟組屋容納了來自七個不同國家的運動員和官員,讓他們能夠有足夠地道的新加坡體驗。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1960年代的大巴窯,同樣也是新加坡的製造業活動中心。
新加坡最古老的佛教寺院、國家紀念碑、蓮山雙林寺,也都坐落於大巴窯。
新加坡第一座在清真寺建築基金(MBMF)捐款遺蹟社區籌款支持下建造的清真寺——Masjid Muhajirin,也位於大巴窯。
大巴窯藏了這麼多歷史景點,如何全面的遊覽呢?
這裡有三條主題路線,可以帶領大家領略大巴窯不同角度下的歷史風貌
組屋與共享空間
全長4.5公里,步行大約1.5小時。在這一段旅程里,大家可以領略到新加坡幾十年來的組屋、公共空間與城市規劃的建築發展。
信仰與宗教
全長6公里,建議乘坐公共運輸遊覽。這一路上有著在大巴窯生活和工作的人們,各自不同的寺廟、清真寺、教堂和機構等。
社區機構和公共空間
全長1.5公里,步行大約半個小時。
這條線路,更著重於關注如何更好的讓公共空間,豐富大巴窯居民們的體育、文化和社會活動。
想要更好的遊覽大巴窯遺蹟步道,可以前往新加坡國家文物局(NHB)的官方網站https://www.roots.gov.sg/ 下載相關的指南和地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