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表示,很難改變國人在購買水果時,通常會挑選和擠壓水果的習慣。(新明日報)
作者 侯佩瑜
擁有182個攤位的紅山景巴剎與熟食中心,今年6月因出現冠病感染群而關閉兩周。該感染群一度是本地最大的感染群,累計94起病例。衛生部當時也對住在周邊的超過20萬名居民展開了多輪冠病檢測。 國家傳染病中心日前發表了他們對該感染群的研究結果,總結出受感染人士的三個共同點:
未接種疫苗
沒有正確佩戴口罩
用手觸摸水果和蔬菜
換句話說,公眾在巴剎用手觸摸蔬果可能是傳播冠病的途徑之一!
這引發了不少公眾的擔憂與疑問。紅螞蟻發現《海峽時報》對這些疑問的解答相當有用,在此整理出來讓蟻粉獲益。
1、我應該避免觸摸水果和蔬菜或戴手套上巴剎嗎?
答案是: 不需要,沒有必要避免觸摸它們,也沒有必要在觸摸時戴上手套。
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傳染病科高級顧問醫生戴爾·弗斯爾(Dale Fisher)告訴《海峽時報》,戴手套可能會造成大家不注意手部衛生。
「當人們時常戴著手套時,大家還是會繼續摸手提包、臉和手機。如果手套上沾有冠病病毒顆粒,也會繼續污染其他地方。」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張毅穎教授也持有相同看法。他說,如果大家以為戴手套可以保護自己免受感染,就不會那麼注意手部衛生,手套反而可能成為促進病毒傳播的途徑。
亞太臨床微生物學與傳染病學學會會長淡馬亞(Paul Tambyah)教授指出,戴手套並不實用,只有經常更換手套,才能避免交叉污染。
因此專家們指出,防疫的最佳方法,還是勤洗手。或者,隨身攜帶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用手觸碰蔬果前先消毒雙手,觸碰後再一次搓免洗洗手液消毒。

防疫的最佳方法,還是勤洗手。(iStock圖片)
2、在挑選水果和蔬菜時,應該採取哪些安全措施?
戴爾·弗斯爾醫生指出,最重要的措施是遵守基本衛生。
「吃水果前要洗乾淨,勤洗手,避免碰臉。這是基本的衛生知識,其實我們從小就學過了。」
淡馬亞教授也指出,這項研究另一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人們在巴剎里觸碰過很多魚,尤其是魚鰓,但買魚卻沒有被列為可能傳播冠病的途徑之一。
「我認為這是每個人在觸碰魚後都會洗手。這印證了保持手部衛生的重要性。」
3、應建議顧客別挑選蔬果,或預先包裝好蔬果?

(海峽時報)
戴爾·弗斯爾醫生說,最理想的情況是不要挑選蔬果,但這在現實中很難實現。其實,如果大家保持良好的手衛生,就沒有必要改變巴剎和超市現有的食品管理方式。
淡馬亞教授也指出,很難改變國人在購買水果時,通常會挑選和擠壓水果的習慣。年輕人倒是更傾向於到超市購買預先包裝好的水果。
「預先包裝確實減少了沾染病毒的可能性,但它也製造了垃圾,這又是另一個問題。」
4、觸碰蔬果是巴剎感染群的「罪魁禍首」?

紅山景第115座巴剎與熟食中心紅山景巴剎的感染群。(聯合晚報)
戴爾·弗斯爾醫生表示,雖然觸碰這些物品可能會傳播冠病病毒,但這不是最可能的傳播方式。冠病病毒一旦入侵像紅山這樣的巴剎環境,就會更容易讓病毒擴增。
研究也發現,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包括擁擠、有利於病毒生存的冷凍表面,以及人們沒有正確佩戴口罩。
張毅穎教授指出,德爾塔變種毒株的傳染性增加,也可能促進通過接觸來傳播病毒。
被德爾塔病毒感染的人,體內的病毒載量更多,因此當他說話、咳嗽或打噴嚏時,會把更多的病毒顆粒釋放出來,覆蓋在周遭物體的表面,無形中也就增加了周圍的人接觸到病毒的機率。
他也補充說,巴剎的共享設施,如廁所和洗手盆,以及現金交易,也有可能是傳播病毒的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