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元素設計與時俱進 專家:詮釋不同精髓仍在

有品牌和精靈寶可夢聯名,在櫥窗擺放「快龍」雕塑。(圖:讀者提供)
適逢龍年,不少品牌使用各種龍元素做營銷,有些沿襲傳統圖案,有些將西方龍、卡通龍甚至恐龍納入設計。受訪專家指出,這有助於讓傳統龍形象在現代社會顯得與時俱進,雖然詮釋不同,但仍保留了龍的精髓。
根據《8視界新聞網》讀者提供的照片和視頻,龍年特備商品和新春裝飾主要以四種方式來呈現龍,包括借用傳統的龍圖騰、擴大龍的解釋範圍、重現與龍有關的文化民俗以及將龍元素融入產品創意等。
其中,一些品牌化用西方龍、恐龍和精靈寶可夢中的快龍等設計圖案,呈現和華族傳統文化中不一樣的龍的形象。
保留龍的精髓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市場營銷系副教授李秀平接受《8視界新聞網》採訪時表示,多重因素導致了這一現象。
「第一是商家本身的品牌定位是西方還是東方。第二是他們想吸引的人群或目標市場。」
他解釋說,當代年輕人對龍的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例如電視劇《權力的遊戲》或遊戲《訓龍大師》(Dragon Masters)的龍,這些龍的特徵塑造了年輕人心目中的龍。
「如果面對的是年輕人,比如說Z世代的,就需要根據他們的認知做設計。受多元文化的影響,年輕人對西方龍的形象接受度會更高。」
南洋理工大學南洋商學院營銷客座副教授黃慶娘指出,這些商品和裝飾的本質是龍,品牌進行現代化的更新和改造,是為了讓龍與時俱進,目標受眾則是任何喜歡全新外觀的人。
「不是改變,而是與時俱進,是讓龍在現代環境中顯得與時俱進。這就好比將復古風現代化。雖然詮釋不同,但龍的精髓仍在,我們仍在慶祝龍年,以及龍在文化中意味著什麼。」
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建築與可持續設計學院講師鄭凱則說,作為一個仍然傳統的社群,可能很難接受在春節裝飾中出現西方龍,但認知其實是動態的,並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演變。

有品牌推出的農曆新年特備設計款以恐龍造型為主題。(圖:讀者提供)
可以卡通不能恐龍?
民俗專家董農政指出,不管是什麼年齡段,普通人對傳統文化中的龍的理解流於表面,只知道皮毛卻不懂得內涵。
「龍在《易經》等古籍中有非常詳細的介紹,這是深層的文化概念。還有遠古神話傳說中,黃帝和大禹都是龍變成的,好飛好水。但是(公眾)不了解的話,也沒有所謂的是否守住傳統,也無所謂(西方龍是否和龍年)背道而馳。」
他也說,雖然北歐、希臘等西方傳說中的龍,多與邪惡、毀滅、守護寶藏有關,與東方龍吉祥的意義是兩極化,但是在商業活動中使用卻沒什麼關係。
「可以把龍設計得卡通一點,比如說站起來,但是不能太偏離。西方龍還符合龍的形象,依然是龍。但是恐龍就根本不是龍,跟東方龍沒有任何關係。」
鄭凱卻認為,也許最終會有一天,西方龍和恐龍出現在春節裝飾中會成為一種常態。
星巴克推出的農曆新年商品和紅包封套,都是以西方龍為設計。
發言人回復《8視界新聞網》詢問時表示,設計背後的故事是飼養員為沉睡了12年的龍獻上花朵,以此將其喚醒,這些龍週遊世界翱翔天際,落在樹上欣賞美景。
「(龍)孜孜不倦地保護人們的安全,促進繁榮,為所有遇到它們的人帶來好運。星巴克希望通過這個系列的活動,讓大家在今年歡度佳節的同時彼此振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