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稅務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加坡,作為亞太區域的主要經濟樞紐和跨國公司的主要投資地,已經宣布從2025年開始,對這些跨國公司實行15%的最低實際稅率政策!
這項新政是針對那些將要在新加坡經營業務或者以新加坡為基地的主要跨國企業。它既代表新加坡全球稅務合規的進一步發展,又引起許多跨國企業對於自身稅務環境的再評價。
引入兩項補足,確保稅款無外流

跨國企業(最低稅)法案引入了國內補足稅(DTT)和跨國企業補足稅(MTT)兩種新的稅收舉措,適用於全球年營收至少7億5000萬歐元的大型跨國企業。
1.國內補足稅(DTT)
對於在新加坡境內運營的大型跨國公司,如果它們在新加坡的有效稅率低於15%,那麼它們需要通過支付補足稅來將其稅率提高到15%。避免了企業將利潤轉移至低稅區,確保企業在全球範圍內繳納合理稅收。
2.跨國企業補足稅(MTT)
對於總部位於新加坡的全球性跨國公司,如果其全球有效稅率低於15%,新加坡將會對其徵收額外的稅費,以補充這一不足。
推出投資稅收抵免

為減輕稅改對跨國企業的影響,並繼續保持新加坡對跨國企業的吸引力,政府通過了《所得稅修訂法案》,並計劃推出可退還的投資稅收抵免政策,旨在吸引更多高價值企業前來投資。
什麼是可退還投資稅收抵免?
符合條件的企業在特定投資項目上獲得稅收抵免,若企業的所得稅低於所獲抵免額度,部分抵免將退還給企業。在接下來的四年里,超出的部分會退還給公司。既減少了企業實際稅負,又一定程度地緩解了最低有效稅率帶來的衝擊。
該政策為在新加坡進行資本投資、科研開發及減碳項目的企業提供稅務優惠支持。
此外,該法案還對與企業裝修和翻新有關的稅務政策進行了修訂,明確規定企業每隔三年可以獲得高達30萬新元的稅務減免,這包括了設計師服務和其他專業服務的相關費用。
稅改背景:全球稅務變革的大潮

新加坡最近實施的15%的最低有效稅率政策,恰好反映了全球稅務環境的巨大變化。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跨國公司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進行稅務籌劃,往往造成了所謂的「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BEPS)問題。為了抑制這種不平等的稅務競爭,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啟動了一個全球性的稅務改革項目,即實行全球最低稅率。
許多國家和地區已開始採取措施,以確保跨國企業在全球範圍內支付合理的稅款。
新加坡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一直以來都是外資企業的重要避風港。新加坡為了保持其全球競爭力,決定執行這一最低稅率政策,以進一步增強稅制透明度和合規性,吸引符合條件的跨國企業到新加坡設立總部或從事重要經營活動。
新加坡公司有哪些稅務紅利?

儘管全球最低稅率實施對跨國企業的稅務安排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但新加坡依然具有多項稅務優惠政策。
低企業所得稅率
新加坡目前的企業所得稅率為17%,在亞太地區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儘管2025年起將對跨國公司實施15%的最低有效稅率,新加坡的實際稅率仍處於較低水平。
避免雙重徵稅
新加坡同許多國家簽訂避免雙重徵稅協定以保證各國跨國企業稅收的公平性及透明度。
股息免稅政策
在新加坡登記註冊的企業,國內外收益匯回國後一般都有免稅的權利,尤其是企業達到一定條件以後,這種收入就會減免新加坡稅負。
免稅政策
新加坡註冊初創企業,政府將提供一定的免稅期,以減輕企業創業初期的稅收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