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新加坡香格里拉舉行的未來中國對話會上,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表示,疫情過後,中國國際聯絡部正在加緊努力,以更好地傳達北京的想法。

圖源:聯合早報
本文將圍繞劉建超先生的講話內容,探討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角色和外交策略。
中國加強國際交流 講好中國故事
在會上,劉建超先生強調了在國際舞台上更好地傳達中國想法的重要性,一些中文短語的精髓在翻譯時無法完全掌握,這可能使其他國家的人難以理解,為此,他呼籲在翻譯時避免故意使用強硬的語言翻譯,並積極解釋中國的觀點。
「所以我們試圖解釋。如果你在我今天的解釋之後不明白,那就是我的問題。「劉先生說,引來了400多名觀眾的笑聲,其中包括政府官員、學者、商界領袖、行業專家和媒體。
學習與理解是增進國際互信的關鍵
劉建超指出儘管他本人學英語已有多年,但有時對西方的某些語言和術語仍感到難以完全理解,新加坡他還是懂的,但西方的經濟和社會術語,仍有待進一步學習。
中國人具有認真學習的態度,中國也一直保持著開放的心態,願意向其他國家學習。他舉例提到,中國目前使用的許多經濟術語,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際上都源自西方經濟學,這反映了中國在學習西方經濟學說和概念方面的努力。
在開放的過程中,中國一直在學,不妨其他國家也把自己放到中國的語境中去學習,這樣有助於了解,有助於增強對中國的信心。
劉建超表示,在主席的領導下,中國正在加快國際信息傳遞的努力,以「講好中國故事」,他所在的中共中央國際部,負責與其他國家進行接觸,與外交部共同推進中國的外交事業。
用「慧眼」看中國,強調獨特視角重要性
在「慧眼中國對話」上,新報業媒體華文媒體集團社長李慧玲在對談環節的第一個問題,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中,信心不足是一個突出的點,而中國處理問題的方式也讓不少外國人認為中國越來越難以理解和預測,中國該如何挽回投資者信心?

圖源:法新社
中聯部部長劉建超回答說:「今天活動的組織者之一叫慧眼中國,我想看中國一定要用慧眼。」
中國正處於轉型階段,需要用創新和高質量發展來應對世界變化。他強調,觀察中國需要用「慧眼」,即獨特視角。如果大家都這樣看一件事情的時候,也許形成的觀點也未必是正確的,就需要一個獨特的切入點。
至於難以預測的問題,劉建超指出,中國經濟正在轉型,這是世界政治地緣格局發展的需要,也是世界科技發展創新的需要。全世界的經濟都在調整,美國、歐洲都在調整,新加坡也在尋找新的擴大持續增長的路徑。
中國有五大優勢:強大的工業基礎、完整的工業體系、14億人巨大的市場、極其努力工作的人民,以及經過歷史長時間檢驗為正確的制度和道路。劉建超表示,中國有一個強大的領導保證了中國的政治與政策的連續性,也保證了它的可預期性。
中國經濟具備韌性 能承受起起伏伏
儘管國際上有一些人擔憂中國經濟見頂或面臨衰退,但中國仍具有強大的經濟韌性。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建立了良好而穩固的基本面,就像一個健康的人擁有強大的免疫系統一樣,中國經濟能夠應對各種起起伏伏。
中國剛剛結束的全國人大會議上,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支持經濟增長、促進對外貿易、吸引外資和便利外國公民來華旅遊的新政策。

圖源:聯合早報截圖
從三個方面闡述中國經濟基本面的穩固性
首先,在宏觀經濟數據方面,202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26萬億元人民幣,增長5.2%,遠高於全球2.6%的平均水平;
其次,在經濟韌性方面,中國擁有超過14億人口的巨大市場和200多個成熟的產業集群,以及眾多高素質的工人和企業家,這構成了中國經濟的堅實基礎;
最後,在發展質量方面,中國已進入以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為主要增長動力的新發展階段,擁有約40萬家高新技術企業和數量位居全球第二的獨角獸企業,顯示出中國經濟的創新潛力。
劉建超的這番言論充分展現了中國經濟的強勁發展態勢和巨大潛力,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了更多信心。
中美關係尋求穩定 警惕「平行體系」
在談到中美關係時,劉建超先生表示,近年來兩國關係面臨困難,但雙方都在努力落實領導人達成的共識。然而同時也指出,美國「仍然沒有放棄遏制和打壓中國的政策」,這對雙方關係產生了壓力。
劉建超暗指「某些國家」以安全為名推動脫鉤,破壞供應鏈,建設「小院高牆」,其真正目的是建立排除中國的平行體系並提醒亞洲要警惕,避免成為「平行體系」的試驗場,否則本地區長期形成的產業鏈和供應鏈可能會被打亂,實現繁榮將變得更加困難。
平行體系在經濟領域體現為「脫鉤」運行的平行市場,在政治領域則表現為不同大國主導的區域秩序,亞洲的成功依賴於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然而這一趨勢正面臨逆風。
劉建超表示,中國一直積極推動區域一體化,深知自身繁榮與地區發展息息相關。中國曾在亞洲金融危機中堅決支持人民幣匯率,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倡議設立亞投行,並加入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

圖源:雅虎
對於外界對中國開放性的擔憂,劉建超強調,中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世界經濟,大門只會越開越大,讚賞新加坡持開放思維,致力於維護區域經濟一體化,並表示中國願與新加坡和區域其他國家共同努力,反對保護主義,支持全球化,加強區域互聯互通,促進區域經濟循環。
外交官的使命與擔當
作為一位擁有豐富外交經驗的資深外交官,劉建超先生以自己為例,表示外交官們應該具備「士兵,無論他們身在何處,都會戰鬥和工作,無論他們在哪裡」的精神。他強調,中聯部與外交部之間的工作人員流動是「很自然的」,這些單位相輔相成,共同推進中國外交事業。
在此次未來中國對話會上,劉建超先生充分展示了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自信和擔當,面對國際風雲變幻,中國堅定地走自己的發展道路,努力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
劉先生對中美關係、亞洲地區形勢的深刻分析,也體現出中國外交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將繼續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