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
超過半數的新加坡人希望,
從日常工作中抽身休息,
但放假無所事事卻又令他們有罪惡感。
聖淘沙發展局今年4月委託調查機構向600名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進行調查,以了解他們對休閒時間的看法。
調查結果發現,儘管57%的人希望休息,但每十個人當中,就有三個不懂得如何放鬆;而半數的人表示,無所事事讓他們感到壓力,他們認為休息時間應該進行更有生產力的活動。
學者表示,很多人以為不能停下腳步,這樣才有生產力,但實際上,當一個人休息後回返工作崗位時,生產力才會提高。

新加坡人更怕「閒著」?
因為他們「怕輸」!
新加坡的壓力很大:
新加坡近年來一直被外媒評為全球工作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
來自Manpower Ministry的官方數據顯示,新加坡人每周平均工作45小時,平均每天工作9小時。一天總共24小時,8小時睡眠時間,9小時工作時間。
一向以勤奮著稱的日本為33小時,而亞洲一個更加默不做聲賣力工作的國家當屬——韓國,每周工作時間平均為40小時。但它們都低於新加坡人每周45.2小時的工作時間。

新加坡人更捨不得睡:
新加坡因為國家小,全民具有很強的Kiasu(怕輸)意識——學習,拚命學;比拼,處處比。
因為國土面積較小,所以擁有的資源也不多;而來自家長的督促、大環境的逼迫,更是讓新加坡的孩子們不得不在奔跑的路上無法停歇。
新加坡最普遍社會價值觀是什麼:
根據新加坡的2018年度社會價值觀調查,新加坡由於地小人稠,競爭激烈,「怕輸」一詞不僅根深柢固深植人心,並再次蟬聯最能貼切形容新加坡普遍社會價值觀的榜首。

最新公布的調查中:要求2000名受訪的新加坡人從100多個詞彙中,選擇10個最能貼切形容新加坡社會當前狀況,進一步了解新加坡人如何看待自己、社會與職場態度。
根據調查結果,「怕輸」是新加坡人最多挑選的社會價值觀,其他依序是「投訴」、「競爭」、「物質主義」、「教育機會」、「指責」、「怕死」、「以自我為中心」、「照顧年長者」、「高效率醫療體制」。
值得注意的是,「怕輸」還曾在2012年、2015年,以及剛剛過去的2018年,共3次蟬聯新加坡最普遍的社會價值觀榜首。
2015年新加坡做的一項有關國民價值觀的調查顯示,「怕輸」位於他們對新加坡社會看法前10名,名列前茅的還有競爭性和自我為中心。

而被問及他們自己的價值觀和行為時,前10名中包括家庭親情、友誼、關愛和誠實。
但在新加坡並不是所有人都把「怕輸」看得那麼嚴肅。
藝術家約翰尼·劉(Johnny Lau)通過喜劇形式讓新加坡人認識到這個問題。他創作了一個很受歡迎的角色「怕輸先生」(Mr Kiasu),20世紀90年代初這個角色非常走紅,現在因「怕輸先生」的新劇目而再度流行起來。

卡通人物「怕輸先生」,乍看之下實在不是個討喜的人。插隊搶廉價品,為每一分錢討價還價;面對自助餐檯,不管能吃多少,一定將食物堆滿整個盤子,並且,拿了再拿。
在新加坡,每一本描寫「怕輸先生」的書,都登上暢銷排行榜前五名。它還有電台廣播、戲劇,甚至還有雙月刊雜誌。經過六年的成長,這個漫畫人物不僅讓新加坡人視為福神,同時也是「商業巨星」,出現在新加坡的大街小巷以及政府的公共政策宣傳品上。
幾乎每一個新加坡人看到「怕輸先生」的行徑,內心都會浮現熟悉的感覺,因為在這個人物身上,新加坡人多少能捕捉到自己及周圍同胞的影子,這個人物其實地呈現出新加坡人的生活側面——凡事爭第一的性格。
新加坡所處的環境是:我們很需要世界,但這世界並不一定需要我們。如果我們沒有增值,就會被淘汰。所以我們整個社會都知道,唯有持續不斷創新,才能有效的與世界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