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部長曾在慶典活動上嚴厲地提出一個大煞風景的話題,十分罕見,這一切都因為山寨版「新加坡中華總商會」而起......
「『新加坡總商會』並非政府承認的商會,與新加坡中華總商會也無任何關係,政府絕不會支持任何會館社團冒充中華總商會,影響其聲譽和地位。」 去年10月21日,在新加坡華源會18周年紀念及第三屆新移民傑出貢獻獎頒獎典禮上,主禮嘉賓新加坡貿工部兼教育部高級政務部長徐芳達在致辭中說了這段話。

眾所周知,新加坡影響力最大的幾個商會包括: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新加坡製造商總會等等。此外,還有新加坡馬來商會、新加坡印度商會、新加坡國際商會等。 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成立於1906年,是新加坡最有成就的華商彙集之所,極受本國政府和外國領導人認同。其他的不說,中國國慶逢十大慶,中華總商會會長肯定是座上貴賓之一。可以說,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是新加坡最牛商會之一。 這些商會各有各的側重。顧名思義,中華總商會是新加坡華商組織,工商聯合總會是工業企業和商業企業的組織,製造商總會則是製造業企業組織,而新加坡全國商聯總會則是代表鄰里商家。

橫空出世的「新加坡總商會」,名字中不帶任何定語,看來是覆蓋各行各業各個種族各個國籍的超牛C組織,自然讓部長點名了。可惜,這個點名不是它所樂意見到的。

「新加坡總商會」活動照片,取自「新加坡總商會」官網 徐芳達說,儘管不同社團有不同角色和功能,但近年一些新成立的民間團體,如新加坡總商會,雖然名字有「商會」二字,卻不受政府承認。 他直接指出:「本地有很多各種各樣的民間團體,大家在接觸這些團體的時候要小心分辨。」 去年十月,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會長黃山忠答覆《聯合早報》詢問時說,「外面有一些機構利用新加坡中華總商會這個名字來混淆公眾」,並承認此事已經困擾了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已經好幾個月。根據《聯合早報》報道,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已訴諸多個途徑嘗試解決此事,包括在去年七八月間發出律師信,但都沒結果。 那麼,「新加坡總商會」到底是個什麼機構?

仔細調查後,新加坡眼發現幾個有趣的現象。 一、正規的商協會通常是在內政部的社團註冊局(Registrar of Societies)註冊。但是,「新加坡總商會「是在會計與企業管制局(ACRA)註冊。ACRA的部分職責類似中國大陸曾經的工商行政管理局,負責企業註冊。
二、「新加坡總商會」註冊的是公司類型是sole proprietorship,也就是個體戶。(科普一下,新加坡的公司類型分別為:個體戶、合夥、有限合夥、有限責任合作、股份公司)。而個體戶這種公司類型有兩大特點:
1.公司與註冊人的法律責任是一而二,二而一,打個比方,公司如果無法支付債權人的債款,註冊人本身須用家產抵還;換句話說,公司與個人是不分開的。 2.因為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新加坡政府對sole proprietor的監管是所有公司類型中最寬鬆的。

註冊sole proprietorship只需提供三個信息就行:業主姓名、經理人姓名、註冊地址。
三、「新加坡總商會「註冊地址是International Plaza十三樓的某一房間。無獨有偶,另外還有兩家個體戶也用同一地址註冊。這兩家的名字是:猶太商業學校(Jewish Business School)、新加坡商業網絡(Singapore Business Network)。

四、這三家個體戶的註冊日期分別為:2018年2月27日、2018年3月15日、2018年6月11日,前後間隔不到三個月。 五、這三家個體戶的註冊經營範圍幾乎一致。 那麼問題來了,三家公司為何都用同一地址?三家公司為何經營範圍幾乎一致?既然一致而且在同一地點經營,何必分別註冊為三家公司?既然註冊為公司,為何要取名為「商會」?更為何要取名為「總商會」?「總」在何處? 說了半天,這麼牛C的一個組織,背後一定有個同樣或更加牛C的創辦人吧?傳說中的周先生閃亮登場。

這是周先生在領英上的公開照片(嗯,卡通眼是我們P上去的) 根據領英上的公開信息,這位周先生的中文名為周玟佟,英文名為Joey Chew。

但不知何故,他經常捨棄自己的「Chew」不用,而用漢語拼音自稱「Mr Zhou」。所謂坐不改名,行不改姓,周先生此番神操作極不符合常理,令人費解。

可能是因為他經常用漢語拼音姓,所以不少人以為他是來自中國的新移民。只能說,中國新移民躺著中槍......

為了避免大家誤會周先生Mr Zhou是中國移民,我們還是稱他為Chew先生比較合適。 繼續看Chew先生在領英上的公開信息。他參加的群組,確實是絕大多數屬於房地產類:

根據領英上的信息,原來Chew先生就是我們前面說過的那三家個體戶的創辦人:

Chew先生1996年自新加坡理工學院畢業,2012年自Singapore University畢業:

咦?Singapore University?「新加坡大學」?可新加坡從來沒有一所名叫Singapore University的學校......名字最接近的一家,叫University of Singapore,不過它早在1980年就與當時的南洋大學合併,改名為新加坡國立大學了。

所以,儘管我們不敢懷疑Chew先生學歷造假,但我們有理由相信Chew先生在填寫領英信息時犯了錯了。不然,今年44歲的Chew先生,在1980年,也就是他四歲時就從University of Singapore本科畢業,然後在1996年20歲時又從容不迫去考個大專文憑,證明自己不但可以考本科學位,考個大專文憑也是不費力的。 不管怎麼說,Chew先生1996年大專畢業後,從軍了。根據領英上的公開信息,他服役16年,曾多次獲獎。 1997年,他從見習軍官學校畢業,獲少尉軍銜,根據新加坡武裝部隊慣例,一年後自動升為中尉。不過在十五年後退役時,軍銜是上尉,官運似乎不是很亨通。這大概凸顯了Captain Chew周上尉做事老實本份務實低調,不吹牛拍馬的性格。

話說回來,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對Chew先生是很不滿意的,會長黃山忠說,「新加坡總商會」的英文名(Singapore Chamber of Commerce & Industry,簡稱SCCI)近似新加坡中華總商會(Singapore Chinese Chamber of Commerce & Industry,簡稱SCCCI),且標誌同樣為紅色球狀,容易引起混淆,「有外國使節因誤以為新加坡總商會是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參加了對方的活動,才得知找錯對象」。

《聯合早報》去年10月21日的一篇報道引述了Chew先生的解釋。他說:「我們合法地做,正正噹噹地做,如果有任何誤會,我願意親自澄清和學習。」 他解釋,新加坡總商會的名字和標誌都是正式註冊的,不存在抄襲。如此命名是希望商會不分種族,而標誌的設計則代表商會面向全球。Chew先生也說,自己原為科技公司總經理,成立商會是為協助中小企業尋求突破。他說,該商會提供的大部分課程不收費,也會主動向會員說明它不是中華總商會。 不過,直到今天,新加坡中華總商會的網站還登著這麼一個澄清公告:

真李逵遇到假李鬼了。真相如何,還是留待聰明的讀者自己判斷吧。 其實,這件事的一個關鍵就是,明明是個以營利為目的的個體企業,為何ACRA能批准它用「chamber」(商會)作為企業名?「商會」是非營利性的,也是由集體成立的,而這家公司是營利性的,是個人成立的,與「商會」二字風馬牛不相及。說輕一點,這是名不符實,說重一點兒,這可是極具誤導性。ACRA應該重新檢討企業命名規則並嚴肅對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