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獅在整理大家的反饋信息時,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在回傳過來的這些人里,有幾個是本科畢業的學歷。我和同事統計過,過往通過「去獅城」到新加坡的人里,有15%左右的數據是本科學歷,這部分人多數找的是文職類工作,還有一部分在大學學的數控等技術工種專業的獅友,也會應聘專業相關的一些技術工種。

最初說到外勞務工,我們首先想到的是「普工」「技工」「操作員」等,不太會和大學生聯繫到一起,或許大學畢業的這部分人群最初也不會想到外勞務工這個領域,多數是校園裡帶著對未來的憧憬與青年的熱血一頭殺進了社會中。
近兩年「大學生就業難」愈演愈烈,好多在校同學,還未畢業,就已經早早的為自己去向開始發愁規劃,畢業即失業已經成為了這些年的流行語。

尤其今年畢業的同學,面對疫情的衝擊,就業問題更是難上加上,小獅總結一下,有三大原因:
一
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企業經營已經很困難,陸續出現企業倒閉,或大批量裁員降薪來維持公司運作開銷。而培養一個小白需要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所以企業不願意招聘沒經驗的畢業生。
二
學校注重理論知識培養,缺乏社會實踐訓練,現在中國大部分的學校教育模式,還停留在灌輸理論知識的層面,導致同學懂了很多知識,卻無法在工作中靈活運用。實操能力弱,眼高手低。
三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大學嚴進寬出,學生學而不精。大學是一個需要自律學習的環境,對比之前的學習會更寬鬆,鬆懈也都是慢慢累積的。雖然高考像過獨木橋,但過了這座橋,每個人的學習情況也都各不相同,導致現在大學畢業生的學習「質量」越來越低。

當然還有其他細節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小獅也不一一說明,小獅溝通了幾個「本科學歷」的求職者,小獅發現他們身上有一個共同點「有明確的目的性,了解自身所處的環境及自身情況」,這兩點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他們有明確的目的性——想要快速賺取更多錢,積累自己的職場經驗。同時,他們很清楚知道,自己雖然是大學畢業,但作為畢業生應聘自己沒有什麼太大的優勢,從小白熬成專業人士至少需要3-4年,才會有一定的話語權。對於來到新加坡工作,雖然會辛苦一些,但是可以在積累經驗的同時,開拓視野,即便苦一點也沒關係,這樣如果準備回國發展,既有了一定的資金也有了一定的經驗,還可以「鍍金」,也算一個很好的過度。

小獅覺得他們的這種想法很好,還有一部分獅友去過新加坡後,喜歡上那裡的環境,考慮長期發展的問題,也有一部分獅友以新加坡為踏板,再轉戰到其他國家,大家有各種各樣的理由及目標。
所以,如果不管你是年輕還是已經步入中年,如果你們有出國工作的打算,可以來新加坡這個國家,之前小獅一直有講新加坡的優勢,語言的無障礙是很大的一部分原因。
好啦,最後要說的是,新加坡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國家,無論我們的目的和需求是什麼,只要努力,都會在這個美麗的國家裡得到滿意的回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