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 Asian Civilisations Museum (ACM) 三樓展區主題是 Materials and Design 材料與設計,以展示裝飾藝術為主,一般老百姓容易接受。
這一層共有三個展廳,之前介紹過
還有一個是今日要介紹的 Ceramics 陶瓷,具體的說是中國瓷器。
官網連結:https://www.nhb.gov.sg/acm/galleries/ceramics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圖片來源:ACM官網截圖。
陶瓷展廳也有線上展覽,做的蠻好的 @
https://www.nhb.gov.sg/acm/galleries/ceramics

圖片來源:ACM VR截圖。
陶瓷展也是一個展廳,與時尚和紡織品、珍寶展的密閉展示不同,這個展廳明亮,除了看展品,喜歡建築的人,可以通過窗戶欣賞ACM歷史建築和周圍的景觀。

展廳

展廳
陶瓷展對於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也是免費的,其他訪客的費用是新幣8塊,特定群體有折扣。
這次進ACM看展從一樓的海上貿易展一路看上來,那裡有很好的外銷瓷,所以看到這個陶瓷展沒有太大驚喜。
不過這裡的展示對於中國瓷器做了很好的介紹,與海上貿易展的角度不同。

中國地理與南北瓷分界
科普了中國南北瓷的區分

三種窯型介紹
介紹了三種窯型及其特色,新加坡現存一座龍窯。
我對德化白瓷很感興趣,這個展廳的德化瓷主要是Pamela Hickley於2000捐獻給ACM的,她和丈夫Frank一生致力於收藏德化瓷,他們的收藏是世界私人收藏家中頂尖的。
很高興ACM介紹這對夫妻和他們的藏品,很佩服這些私人收藏家,因為愛好而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
出生於馬六甲的Pamela Hickley (1918-2017),曾是新加坡最後兩任殖民總督的私人秘書,榮獲OBE & BBM勳章。有故事的百年人生。

關於Hickley夫婦及其收藏的介紹
策展人選的幾件與建築有關的展品,推薦給建築系的學生。




下面這幾件德化瓷我很喜歡,想起在德化看到展覽,大師的技藝實在是令人嘆為觀止。



下面這件展品也是德化瓷,17世紀末期的作品,刻畫的是一個歐洲家庭,我一直很好奇中國匠師是如何了解和刻畫歐洲人形體,顯然康熙年間,德化的匠師已經知道洋人長啥樣了。

下面這個生薑造型的茶壺是20世紀末期創作的,是宜興一對工藝師夫妻的作品,質感肌理以假亂真,更沒想到的是居然是茶壺!

下面這件菊花蝴蝶粉彩瓷盤是館長推薦,我也非常喜歡,雍正年間製作的,美。

下面這個光緒年間制的歲寒三友盤也很喜歡。

其實這個展櫃的瓷盤瓷碗都很喜歡。

陶瓷展讓我想起德化的陶瓷博物館,雖然不知道兩個博物館的館藏數量究竟有多少,論起德化瓷的收藏,相信德化陶瓷博物館是可以與ACM較量,不得不承認新加坡的資源有限。然而,有限的資源在舉國之力傾注下得到最大化的發掘與利用,無疑是小國島民的幸運,能夠在新加坡以國際級的水準向世界展示德化瓷之美,也是這些藏品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