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2019年10月03日   •   3萬次閱讀

1990年10月3日,中國與新加坡正式建交,如今已經走過29年的中新關係在兩國的共同努力下,可謂風雨同舟,和衷共濟。雖然兩國關係在發展中也難免磕磕絆絆,但是總體上保持了良性發展的態勢。回首過往,開創未來。中新關係的發展需要兩國政府和人民繼續共同努力!

轉載鳳凰衛視2015年中新建交25周年時的《中新建交25周年紀事 李光耀進京迎破冰之旅》,回望中新關係發展的點點滴滴。

1990年10月3日,中國外交部長錢其琛(左)和新加坡外長黃根成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大廈簽署了中國新加坡正式建交公報。中國新加坡宣布正式建交。這是兩國外長簽字後,相互握手表示祝賀。(以上圖文來自鳳凰網:http://news.ifeng.com/a/20151107/46147106_0.shtml)

原文標題:中新建交25周年紀事 李光耀進京迎破冰之旅

2015年10月05日 13:16 來源:鳳凰衛視 可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觀看視頻。

核心提示:中國大陸戰場的全面潰敗使得國民黨已無暇顧及年來在東南亞的經營,取而代之的是中國共產黨在這一地區日漸增強的影響,1950年新中國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相繼與越南、印尼和緬甸建立了外交關係,在當時已獨立的東南亞國家中只有親美的泰國和菲律賓沒有和新中國建交,5年之後在印尼舉行的「萬隆會議」更是為中國和東南亞營造了一個短暫的「蜜月期」。

鳳凰衛視10月3日《皇牌大放送》,以下為文字實錄:

中新兩國正式建交 新加坡貌似我族卻非我國

解說:1965年的中國正處在一場暴風雨來臨的前夜,這一年在距離北京4000多公里外的南洋一個叫做新加坡的小島獨立建國,這個以華人為主的國家和中國有著獨特的歷史關係,短短几十年間,它就在魄力非凡的領袖帶領下創造了驚人成就。

楊文昌:那麼一個小國家竟然超過其他大國,成為中國外來投資第一位的國家,不過在波譎雲詭的國際外交當中,看似特殊的兩國關係也同樣陰晴難定。

許利平:新加坡對我們的一位大使就說了,說新加坡在安全上只能依靠美國,不能依靠中國。

黃海波:1990年10月3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新加坡共和國正式建交,對於中國人來說一聽到新加坡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這是一個華人占總人口70%的國家,它是中國大陸以外唯一一個官方華文使用簡體字的國家,貌似我族卻非我國,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被稱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形容新加坡為「親密而特殊的夥伴」,不過正是這一個與中國存在著千絲萬縷聯繫的南洋島國與中國走進的步伐卻異常緩慢,從新加坡獨立建國的1965年起,直到25年以後才成為東南亞所有國家當中倒數第二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回望那段歷史,種種疑問存在在我們心中,但追溯兩國的交往,還要從一百多年前開始說起。

解說:1881年9月25日清光緒七年八月初三,北國已秋意漸來,但南洋依舊酷暑,就在這個星期天,新加坡迎來歷史上第一位從北京派來的領事官,這位領事名叫左秉隆,曾任駐英法公使曾紀澤的英文翻譯官,「深諳洋語,通曉西律」,但官運一直不亨通。這一年距離萊佛士登陸新加坡開埠已過去60年,這60年里,萊佛士對新加坡這一位置極佳的優良港口的規劃吸引了眾多華商船隊前來貿易,而原本散落在馬來半島的華人也都蜂擁而來。

柯木林(新加坡歷史學者):根據1881年那個海峽殖民地的人口調查,所謂海峽殖民地就是指現在的新加坡檳城馬六甲,當時的華族人口已經有八萬六千人,在1886年的時候已經增加到十五萬。

解說:這個時期左秉隆這位仕途不順的「弱國」外交官出任一個「荒島」的領事,在當時似乎並未掀起多大的波瀾,不過這一事件在整個中國外交和僑務歷史上卻意義不凡。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前清政府明令禁止臣民出洋,視移居海外為背叛,對於海外華人的態度,則是不管不問,任其自生自滅。

黃紀凱(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館長):清政府在早期的時候他們實際上是實行海禁的,禁止臣民跟海外交往通商,他們講把這些人叫做自棄祖宗墳塋之人」,就是你把自己的祖墳都丟掉了,你跑了,有的抓到了以後要有重刑甚至是殺頭。

解說:到了19世紀70年代,隨著西方殖民者在亞洲殖民地的開拓,資本主義的衝擊使得越來越多的華工、華商出國,清政府對海外華人的政策才悄悄開始改變,1876年首任駐英大臣郭嵩濤出使英國,途徑新加坡停留兩日,這一次他見識到了新加坡當地華商的經濟實力,也了解到華人盼望清政府能對身處海外的華人提供必要幫助,同時他考慮到新馬是當時海外華人最為集中的地方,於是上疏請求在新加坡設立領事。

許利平(中國社科院亞太社會文化研究室主任):我覺得是清政府更多的是,希望利用這些海外的華僑華人他們的資金來發展中國的經濟,我覺得這是它主要的一個目的。

柯木林:東南亞這一代以新馬為主,尤其是新加坡算是華人努力最集中也是經濟最雄厚的那麼這一批華人的話他們還是心懷祖國,因為當時新馬還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所以他們的傾向還是屬於朝向中國的。

解說:另一方面從主管清朝外交事務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成立以來,在與外國辦理交涉中,清政府也漸漸認識到外國公使駐京對中國內政情勢相當了解,反觀中國對他國則毫無所知,交涉中常常處於不利地位,導致斷送了中國的益。在郭嵩濤抵達英國之後就立即展開與英國外交部的談判,希望儘快在新加坡設立領事,不過談判過程卻費了不少周折。

柯木林:英國政府反對不允許清朝政府在這裡設立一個領事,反對的原因就是英國政府怕你中國在這裡設這個領事所有的華人都傾向你,那我英國這個殖民地怎麼辦。

解說:經過幾番談判,加深中英兩國簽訂的條約之中,除了允許英國在中國通商口岸設立領事外,同樣允許中國在英國開放的口岸派官駐紮,於是英國最終很不情願的統一清政府的請求,但是卻開出兩個苛刻條件,第一領事的設立屬於臨時性北非永久,第二領事只能從新加坡當地選派,而不能從北京直接派遣。清政府經過考量接受了英國開出的條件,1877年新加坡當地華商僑領胡璇澤成為清政府首任駐新加坡領事,新加坡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海外領事館所在地,不過也有學者認為胡璇澤並非清政府的專職領事,因為他還身兼俄國和日本,駐新領事,直到3年之後胡璇澤病逝,駐英法公使曾紀澤即可與英國交涉,不再遷就選用僑領擔任領事的主張,而改由中國直接派遣官員就任,領事館地位的永久性才被確定下來,左秉隆就成為第一位由北京派遣至新加坡的領事官,左秉隆前後兩次被派遣到新加坡,第一次從1881年到1891年為期十年,在這十年間,中國領事館對新加坡華族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

柯木林:他主辦了兩個文化團體,一個叫做會賢社,這個會賢社主要是針對受華文教育的一些人士,另外一個就是英語雄辯社,英語雄辯社主要是針對受英文教育的他擔任主席用英語向當地的峇峇講中國的一些孔孟思想,叫他們關注中國的政治、經濟的發展,主要就是要使當地的僑民有內向之心,就是心向祖國。

解說:不過,左秉隆在新加坡的舉動,使得海峽殖民地政府惶恐不安,他們擔心華族社會在左秉隆的誘導下,培養出太多的親中國的人士。

柯木林:這樣的這個做法使的到英國政府非常不高興,你這樣等於是來跟我搶生意,剛才我們說的,所以英國政府也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之下,英國政府也設立一個叫做英女皇獎學金,這個獎學金目的就是挑選當地的精英分子峇峇的精英分子到英國去留學。

解說:為了不讓中國領事徹底控制華族社會,殖民地政府苦思對策最後決定分化華族社會,這也為日後新加坡社會中親華與親英之爭埋下伏筆。1907年,當左秉隆第二次來到新加坡時,時局已發生了巨大變化,就在他回來的前一年,孫中山正式將同盟會新加坡分會設了晚晴園。

陳丁輝(新加坡酸中南洋紀念館館長):1908年的時候孫先生就把這個地方變成是南洋革命的總機關,所以他的一個目的其實是希望協調在東南亞不同地區同盟會,所以新加坡變成是一個中心。

解說:從這時開始當初清政府費心經營不惜在此與英國爭奪華人影響的新加坡又成為革命黨與清政府爭鋒博弈的海外戰爭。

黃海波:搖搖欲墜的晚清政府,打開了與當時還是英國殖民地的新加坡的正式外交聯繫,號稱亞洲最強海軍的北洋水師曾經第一次訪問新加坡,李鴻章在其政治生涯末期最為濃墨重彩的「環球之旅」的途中也曾經在新加坡停留,1911年辛亥革命的一聲槍響讓清王朝成為歷史,但中華大地與新加坡的聯繫並未就此中斷,反而在那多災多難的年代,歷經於中國軍閥混戰,日本侵華戰爭在中新之間湧現出像徐悲鴻、陳嘉庚、南僑機工這些抗戰中赫赫有名的名字,他們的出現不分地域,不分國籍,用血濃於水的決心共同面對患難。

清政府倒台中國影響未消解 同德書報社見證歷史

解說:1906年世紀之交的中國革命浪潮風起雲湧,遠在南洋的新加坡成了中國革命在海外的橋頭堡,孫中山、胡漢民、汪精衛、黃興等風雲人物都曾在這裡策划起義,商談國事。

陳丁輝:同盟會之所以會在新加坡晚晴園設立新加坡分會,主要有幾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當時從中國南來的這些華僑,新加坡是一個很重要的一個中心點,在英國人的治理底下這個殖民城市發展的相當不錯,它的船塢系統,它的基礎建設、它的電報是作為一個理想的宣傳革命的一個所謂的基地,所以這是孫先生看中的第二個原因。

解說:隨著武昌起義的成功,清政府被推翻,這一消息很快傳到了南洋。

柯木林:在孫中山革命成功的時候,那整個華社就是基本上很震撼而且歡騰,比如說天福宮、雙林寺、金蘭廟,還聯合了檳城的極樂寺,跟廖內的馬祖宮在豆腐街口,和尚雜技表演,和尚表演無數來向社會募捐,這個募捐等於是作為一個中華民國「國民捐(運動)」,等於是建國基金。

解說:祖國發生「改朝換代」新加坡華人社會對這一事件的看法卻不盡相同,有些人一時難以接受,其中就有曾大馬革命黨為亂黨的《叻報》。

柯木林: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武昌起義成功,當天的《叻報》它的版面它放「大清宣統三年」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了一個禮拜,它才把「大清宣統三年」換成「歲在辛亥」,再過一個月,它又把「歲在辛亥」換成「黃帝紀元4609年」隔一年大概是1912年3月份的時候,它又把「黃帝紀元」改成「陽曆第一年」,到了1913年的時候,才改成「中華民國二年」。

解說:這一對版面細節的修改正是反映了海外華人那時的複雜心理。

柯木林:我認為是一種海外華人的心態,它希望有一個強大的國家作為他後盾來提高他們海外華人的地位。

解說:滿清政府倒台,來自中國的影響並沒有隨之消減,相反,從革命過程中認識到海外華人對國家的重要作用之後同盟會以及之後的國民黨對新加坡的工作更加重視。這是位於新加坡廣東民路的一間書報社,名為同德,它是新加坡最早的書報社之一,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就如許多歷史古蹟老建築一樣,這裡如今很難在講求經濟追求繁榮的新加坡引起注意,可回看100年前同德書報社在新加坡歷史上也曾書寫過一段傳奇。

湛承憲(新加坡同德書報社社長):孫中山先生他來到新加坡有九次之多,他所接觸的華僑裡面他就發現到年輕的一代對祖國的認識一點都沒有,連華文字講華語都不能夠。

曾福成(新加坡同德書報社顧問):當時新加坡是一個英國殖民地,所以一些新加坡人都是,當然是還是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當然是秉承孫中山創立本社,就是要鼓勵我們學習華人的文化,跟了解我們這個世界的進展。

解說:辛亥革命前夕,孫中山為了革命奔走於新加坡,為了傳播革命思想,培養南洋華人的身份認同,再次設立了同德書報社,早年的同德書報社除了傳播教育開啟民智提倡移風易俗的文化外,還有一項就是政治任務,據湛社長講當年國民政府向華社傳達政策幾乎都是通過同德書報執行,在同德書報社發展最鼎盛的時候甚至殖民地的英國當局也要通過他們來與中華民國政府溝通。

湛承憲:這時候它(英國當局)已經很了解同德書報社員的思想,它覺得是很好的用處,通過這方面英國跟中華民國之間一些的貿易也好,糾紛也好,都是比較容易解決。

解說:不過這樣的發展沒有持續多久,就被一場殘酷的戰爭所打斷。1941年12月7日日本攻擊了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由此開啟,日本的目標是要通過攻占東南亞來取得當地的天然資源,因為日本當時資源匱乏,嚴重影響戰力,如果不靠掠奪東南亞的資源經濟就將在西方制裁下崩潰,而日本很清楚,作為英國在東南亞的政治經濟中心日軍必須要拿下新加坡才可以徹底把英國人趕出東南亞,這也註定著這場戰爭將是新加坡開埠的100多年來面臨的最血腥的一場戰爭,而早從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開始,新加坡的華人其實就已經投入到反抗日本侵略的戰爭當中。

許利平:九一八還有1937年的盧溝橋事件等等重要的歷史結點上,都離不開新加坡華人資助中國抗日戰爭的歷史足跡。

解說:在日本侵略中國之際,新加坡華人在部分橋領的號召下捐錢捐物、抵制日貨,宣傳抗戰,其中以陳嘉庚在南洋發起的抗日行動影響最為廣泛。

黃紀凱:他們成立一個叫南洋華僑籌賑祖國總會,叫做南僑總會。它是幾個國家不同的國家僑領組成的這麼一個組織,這個組織籌款,就是募捐,籌款給中國抗日。

1/4
下一頁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8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