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位31歲的(Ibrahim Khalil)打開午餐時,已經發出一種酸味。
咖喱魚在高溫下暴露了半天,現在又變酸了。
窗簾安裝工人盤腿坐在地板上,將一堆冷米飯到在咖喱上。
他從沒有抱怨常常感到的胃痛。他對在新加坡用餐的態度很簡單:「我在這裡吃飯,我吃飯是為了生活,生存。」
他的午餐是從一家餐飲公司購買的,該公司每天為他提供三頓飯,每月的為$110新元,始終是一樣的。
咖喱肉汁塑料袋中的一片薄片魚。再加上一包水。而主菜就是咖喱加彭松米飯(幾乎一整公斤),經過數小時的辛苦工作,他全部吃完了。
當疫情襲擊新加坡時,這些工人首當其衝。疫情也通過擁擠的宿舍傳播出去,持續了數月之久。
現在,在該國記錄的近58,000例確診中,農民工約占95%。這次經歷使人們對他們的生活條件產生了關注,也使當局制定了改善宿舍的計劃,以提供更多的空間以及更好的便利設施和醫療服務。
然而,當這些人返回勞動大軍後,又被迫自己採購食物,許多人也回到他們咖喱汁加上米飯。
企業家(Jack Sim)表示:「他們的食品問題無人問津,似乎生活在無人區一樣。」
這些工人自己通常都會選擇便宜的餐飲。
從食物中節省下來的每一塊,都可以寄回家給妻子,女兒和父母。
$1,100新元的薪水,沒有辦法讓他們在食物上面多花一點錢。
根據《海峽時報》報道,孟加拉國或印度工人的平均月薪在$480新元至$800新元之間。
每月的餐飲需$90新元至$150新元,這也占工人工資的近三分之一。
餐飲公司ISO Delight的業務發展經理Kassler Peh說,由於利潤空間不斷縮小,餐飲業者一直在努力為工人提供優質的飯菜。
他也說到:過去八,十年來,食品價格一直上漲,但工人支付的價格卻保持不變。
在大流行之前,專門從事孟加拉國和印度餐飲的ISO Delight提供了7,000頓日常膳食,每頓的價格為$1.35新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