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班,同事很擔憂的說,他兒子昨晚說再也不想玩遊戲了——在家憋了快兩個月,小區里也沒地方玩,從早到晚玩遊戲看動畫片。 從來沒想像到,以前爭分奪秒玩的遊戲,最後竟然玩噁心了。
老婆和老人也抱怨,本來難得趁著春節假期要出去度假,現在一家老小連狗都快憋出了毛病。
這場疫情,從國家到個人都經歷了考驗,也得到了一些「多麼痛的領悟」。比如居家隔離這一件事,就讓下面這個議題的重要性重新凸顯出來。
01 房子到底應該具備哪些功能? 基本居住、休息功能,自然是排在首位,至少必須能塞下集體隔離的一家三代,最好還有空間給居家「一日游」。
靠譜的物業、寬敞通透、景觀優美的小區環境,也再次體現出價值:出門曬曬太陽透透氣,老人孩子還能保持一定程度的社交。
但是,還有幾個功能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一是辦公和學習等「生產」功能。
現在,大人在家辦公,小孩在家上課,都是全天長時間的在家裡投入「生產」,還必須各不干擾,否則雞飛狗跳。 確保長時間獨立使用的功能分區、隔音、通風、採光等都應該納入新戶型設計的考慮。
另一個關鍵詞是,度假。 對於長期在城市高壓之中的人們來說,度假,往往不是真的為了看遠方的風景,而是切換一下生活場景,給身心一段慢下來的放鬆體驗。
在不得不居家隔離的假期里,小區簡單的造景和綠植很難解決城市人的這個痛點。
讓快節奏的城市生活和慢速的休憩身心合二為一——在城市中度假,在健康社區內生活,是新一代社區應當具備的重要功能。
這方面,有一個城市是行家——新加坡。
02

新加坡其實跟上海很像,都是市區面積不大、人口非常稠密、城市高度發達、生活節奏快速的國際化大都市,競爭和進取的文化根基也很深。
但是,作為很多國人出境游的第一站首選,新加坡旅遊度假城市的標籤反而蓋過了其亞太經濟中心的名頭。
很巧,為了解決國內新一代城市人的居住痛點,有一個開發商最近就在上海打造了一座新加坡式城市度假住宅社區。
03 做一個小新加坡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在把都市、居住、度假融合起來這方面,新加坡有幾個絕招。

用建築的方式把得天獨厚的地理自然優勢呈現得更加巧妙
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理條件中的首要因素。一望無際、海天一色的馬六甲海峽,一直是新加坡經濟和旅遊業發展的基石。
在新加坡,人與生命之源的親近關係不因城市建築而隔離。在城市裡就實現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理想生活。

要模仿新加坡,這第一大環境優勢,就要難倒很多項目。 這一點,東原在拿地之初就考慮到了:
首先,優先選擇城市中具有良好環境條件的項目,同時又不能離城市繁華太遠,才能讓住戶兼顧生活、工作和度假的平衡。
東原璞閱項目位於杭州灣北岸核心區、南上海中心城市奉賢,與上海2035規劃的市區南閔行濱江板塊僅一江之隔。既具有奉賢江、海、湖圍繞的自然環境,又兼顧了向老閔行地區的通勤距離。
項目不僅距離「上海之魚」、花米莊行景區不遠,還有一個優越的地理優勢:無縫銜接4.3萬平米的莊行社區花園。 這個花園位於奉賢莊行片區規劃的九宮田字綠廊與生態景觀帶交叉處,依託於城市綠道系統,生態基地天然良好。公園還自帶了水質良好的南沙港河道水資源。

水正是新加坡的精髓。 東原璞閱同樣巧用建築匠心,把已有自然資源和人造景觀融合起來,創作了以水為主題、濱水無界的社區景觀。

莊行公園的景觀通過社區南北區間的中軸花園,無縫引入社區內部。

水流盡處,是璞閱借鑑新加坡式度假風格,參考國際高級酒店的手法打造的水畔客廳:

約300平米中央水景,像極了新加坡濱海金沙灣的無邊界泳池。 沿水畔,布置了親水卡座、觀景平台、榻榻米等,形成開放包容的休閒空間,賦予居家社區以度假休閒感:

為了讓這種度假的氛圍更加充分,在建築內外,連雕塑和標示都以水為靈感,取材自水中月,以水映滿月,人月兩圓:

社區雕塑也提取了水袖的概念,外部是流動的水波紋形態,內部以網格板做出鏤空效果,像是水中的氣泡。如同新加坡濱海金沙灣也隨處可見取材自大海的建築元素。 最喜歡水的,莫過於孩子了。

歸家連廊一側,東原還打造了一個約200㎡的兒童嬉水樂園,引進加拿大進口Vortex設備,景觀水深不超過30厘米,器械都是倒圓角邊緣,水質也是飲用水,讓兒童既能自由自在地與水親密接觸,同時也確保安全和健康。 做這樣的嬉水樂園,也是東原在童夢童享體系基礎上做的最新嘗試:

實地走在璞閱示範區,會讓人忍不住想像——在陽光燦爛的午後,躺在水畔卡座的榻榻米上,曬一下午的太陽,拍張濱水無界的照片發朋友圈,完全可以假裝在度假:

或許正是緣於以水為主的景觀設計,璞閱與跟蘇州獅子林、網師園一道喜提「GA全球人居建築景觀獎」。
04 新加坡式城市度假生活的第二個絕招,是國際一流的酒店物業服務和配套。
新加坡具有國際一流的酒店業服務水平,「寵客」式服務讓遊客度假體驗十分愉悅。
東原璞閱也參照新加坡酒店的尊貴儀式感,對歸家體系進行了全新設計,從中央水景景觀到共享花園,再到精緻單元入戶,形成六重歸家動線。
在線路中還設計了約4米高的U型風雨連廊,與架空層結合,打造風雨無阻的歸家體驗。
是不是很像五星酒店門口的落客區?

連廊下方設置休閒卡座,形成獨立又開放的洽談空間,又形似五星酒店大堂咖啡吧:

到了單元門廳前,東原還設計了室內外自然連通的多主題生活架空層,將24H便利店、花房、種子圖書館等「摺疊」進建築架空層。

這個架空層既豐富了社區居住和社交的功能,也是新加坡式垂直景觀理念的另一種實踐:

坐在水畔卡座上,看著東原式「無邊界泳池」的時候,正好能在架空層點一杯喝的、展開一本書,讓度假生活更完美。

05 新加坡式城市度假生活的第三個絕招,是豐富的社區教育和文藝活動。
新加坡政府非常注重居民自治、組織豐富的社區社團活動,也非常注重城市文藝發展。
從2000年開始,新加坡就開啟了「文藝復興城市」計劃,為此不惜把市中心的市政廳等老建築搬遷走,改建藝術科學博物館、美術館等,並舉辦藝術節、雙年展等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動。
如此不僅增加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對藝術及相關事物的接觸和欣賞,遊客也可以得到更美好的精神收穫。
有了發現美、欣賞美的眼睛,生活的詩意就油然而生。 和諧的人居也得以實現。

璞閱作為一個社區,沒有新加坡一個城市那樣大的公共空間和藝術資源,然而也可以因地制宜做文章。 東原再次把社區的自然優勢發揮起來——不僅在莊行公園做了綠容率非常高的生態恢復與重建(花園城市新加坡不僅強調綠化率,還強調綠容率,綠容率意味著並不是種上綠植就夠了,而是要提高單位面積上綠地的生物總量和品質),也規劃了樂活生活的廣闊空間。

在莊行社區公園裡,還有一個兒童專屬的自然體驗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