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聽到較低位數病例,有些讀者感到高興,人之常情,也有些人高呼「勝利在即!」
自始至今認為,看待疫情,必須秉持平實態度,必須用長遠眼光。
我們在3月疫情貌似樂觀時從不喊「佛系抗疫成全球榜樣」,在4月疫情高峰時從不叫「即將淪陷」;相反的,我們說:「談何『佛系成功』?只不過是世途昧履,蕞爾小國如履薄冰,砥礪而行。」

最近一個月,新加坡的疫情管控確實是往好的方面發展。

但是,我們必須清楚認識到,即便是病例清零,也不能排除病毒毫無傳播。
何況現在遠遠未到清零。
泰國曾100天通報無本土病例,紐西蘭也曾102天通報無本土病例。但,後來仍然出現本土病例。
不但出現了本土病例,而且,馬來西亞還通報了源自泰國、紐西蘭的境外輸入病例。

泰國、紐西蘭前車可鑑。 由於新冠病毒能長期潛伏,而且變異病毒可以讓更多感染者毫無症狀,同時仍具有傳染性,防不勝防。
更何況,新加坡尚未清零。泰國和紐西蘭的「百日清零」,實際上是新加坡至少在今年底之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在未清零之前,極有可能回彈到每日小几十起確診病例,絲毫不會讓人感到意外。
鄰國和歐洲已出現新一波疫情,完全有能力蔓延。

而且,新加坡雖然疫情暫時受控,但只能對重點社群進行檢測,包括宿舍客工、必要領域職工、前線抗疫防疫人員、安老院和療養院職工和住戶、學前教育職工、小販中心和巴剎的攤販、送餐員、德士與私召車司機等;尚未有足夠能力對廣大社區的其他社群做檢測,肯定仍有病毒在社區潛伏。

(左起:人力部第二部長陳詩龍醫生、淡馬錫控股首席執行長何晶、新加坡前總理、榮譽國務資政吳作棟。淡馬錫基金會是檢測行動支持方之一。圖源:吳作棟臉書)
9月19日,新加坡社區攤販、清潔工及送餐員免費冠病拭子檢測在馬林百列區的兩個檢測站啟動。
前天受檢的是馬林百列區小販中心和巴剎的攤販、清潔工以及送餐員,有約500人接受採樣。其他480人左右會在(9月20日)繼續受檢。檢測不對其他公眾開放。
人力部第二部長、馬林百列集選區議員陳詩龍醫生昨天視察採樣現場。
《聯合早報》引述陳詩龍說,檢測結果將在一兩天內出爐,如果陽性案例處於非常低的水平,就意味社區傳播情況不嚴重,相信能恢復人們到這些場所以及商店消費的信心。
疫情的隱性面未完全「發威」
話說回來,即便清零多日,即便病毒在新加坡本土不再傳播,也只不過是暫時控制住疫情的顯性影響而已。
疫情影響的隱性面尚未完全「發威」。
作為高度外向的經濟體,新加坡經濟發展的一個前提是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的完整。
無論新加坡本土疫情控制得多好,只要全球疫情仍在,只要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未全面恢復,新加坡對外投資、對外貿易仍深受影響,新加坡的航運中心、航空樞紐、金融中心功能都會繼續受挫,零售業、製造業、建築業剛開始有點轉機,但旅遊與會展等行業仍然極端低迷。
這些是全局問題,並不是控制住區區島國的本土疫情就能解決的。 新加坡第二季度的就業率已大幅銳減12萬人,是第一季度25600人的四倍多,減幅再創新低。
到了第三四季度,這個情況不見得會好轉,很可能還要惡化。困難的日子還在前面,此時豈敢輕言勝利?
如果非要說「勝利」,那麼只能說,勝利在遠方。我們充其量算是階段性不敗而已。
抗疫尚未成功,獅城仍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