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武吉巴督游泳池發生了一起兒童溺水事件,特此我們發布了關於如何判斷小孩溺水的文,救命帖!不要讓孩子在你面前淹死……
但今天我們要來談談另一種情況,小孩在泳池裡還好好的,回到家中卻「溺死」了。
這不是編造出來嚇大家,而是真實發生的故事。

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一位10歲小男孩,和媽媽一起在泳池玩了一天。兩個人回到家後,小男孩洗了個澡,之後說很困,就睡起了午覺。
1個小時後,媽媽再去看小男孩卻發現小男孩完全變了樣,於是開始一遍遍地叫小男孩的名字,可是男孩的臉上被好似海綿一樣的白色泡沫覆蓋,沒有了任何反應。
小男孩走出泳池還好好的,怎麼回到家中後反而出事了,還是溺死?
相信很多人心中也會這麼問,這是因為,溺死不僅分為我們常見的在水中溺死即濕性溺水,還有乾性溺水和遲發性溺水。
對,沒錯,溺水也有乾濕性之分,這是根據溺水發生的原因分類的。像我們平常聽得多的濕性溺水,是指溺水的人本能性屏氣後,由於缺氧,不能堅持反而深呼吸將大量的水吸到呼吸道及肺泡造成的。因此在濕性溺水的人的肺中,有大量的水積蓄著。

但是大部分發生乾性溺水的人,肺內無水或僅有少量的水。這是因為在溺水後,先會自覺地屏住呼吸,怕水進來,但水作為異物進入到咽喉,咽喉就進入了不自主的喉痙攣期,聲門就會關閉,防止異物進入肺。
這樣看似不會溺水,但人是不能離開空氣的,由於聲門關閉不能呼吸,體內氧氣減少,人體又會自主調節自身,想要呼吸更多的空氣。
說了這麼多,其實通俗一點說就是,「乾性溺水」就是自己屏氣時發生喉頭痙攣,空氣和水都無法進入,實際上是自己把自己憋死了。因此乾性溺死發展的很快,從開始痙攣憋氣到最後窒息,往往僅幾個小時,因此需要家長反應迅速,及時救援治療。
「乾性溺水」一般多發生於小孩子、體質差的人、游泳初學者以及過敏性體質者,而且在溺亡事故中只占很少的部分。但它並不像我們身邊經常發生的「濕性溺水」事故那樣顯性,它的現狀還不那麼廣為人知,需要格外注意。

那什麼又是遲發性溺水呢?它又稱為二次溺水,是指孩子在發生短暫的溺入水中事件後,肺部吸入了少量的水。但之後溺水者沒有溺水錶現,因此家長往往會以為沒事。
孩子經常在不知不覺間嗆了水到肺里,起初並不影響各項活動,但隨著時間的推遲,肺部在這少量的水的刺激下,出現了水腫,水腫逐漸加重就會使肺的呼吸功能減弱,並有乏力、嗓子疼、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出現,如果沒及時治療,最後就會口吐白沫而死。

乾性溺水並不是二次溺水,乾性溺水更像是由於氧氣不足而猝死,而二次溺水則是因為肺功能原因而導致的。
但乾性溺水可以發展成遲發性溺水。孩子溺水後要及時施救,呼叫120,若昏迷的要注意開放氣道、人工呼吸,有心臟驟停的要採用傳統的心肺復甦進行急救;清醒的患者,應注意保暖,等待救援人員。
當孩子被救起後出現頻繁咳嗽、氣促、喘鳴、反應遲鈍、精神萎靡甚至昏睡時,就要開始懷疑是否為乾性溺水、二次溺水,這時家長們就要及時送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