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3月11日),摩拜單車(Mobike)向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LTA)提交了退出新加坡市場的申請,並準備歸還在新加坡的共享單車執照。

在新加坡停車處法令(Parking Places Act)下,業者要歸還執照必須獲得陸交局的書面同意,因此,在摩拜完全退出之前,有關當局現在正和摩拜洽談,降低其退場對消費者的衝擊。

華僑銀行將在今年5月舉辦「騎車樂」自行車大會,摩拜本應為騎手們免費提供大約500輛摩拜自行車,但現在摩拜突然退場,讓大會主辦頗為措手不及。
好在摩拜發表了聲明,表示在退場期間將繼續保留工作團隊,直到確保所有的押金和預付金額退還,以及所有合約兌現為止。
同時,在車輛的處理問題上,他們會爭取將現有的這些車輛投放到其他的國際市場上,並將另外一部分回收。

騎行生活本來能夠有效降低碳排放,共享單車也能解決出行中「最後一公里」的痛點,兩者合一,在實行過程中出了什麼問題?
摩拜原本在去年獲得了營業執照,經營著25000輛單車。弔詭的是,上個月,它還申請擴大車隊,也申請了共享個人代步工具的營業執照,準備在未來經營共享電動踏板車的業務。

共享單車擺放問題一直是其被人詬病的一點。
另有,不少學者認為,共享單車之前的輝煌基於市場前期的投資。但拋開這些層面,共享單車現有的經營模式成本高(投放管理車輛)、回報低(租金和使用金收益不高)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
因此,一旦投資者對項目失去了熱度和信心,遇到問題看起來是理所當然的。

中國的共享單車「垃圾場」,新加坡必須避免類似情況出現
其實,不僅是在新加坡,就連在市場那麼大的中國,共享單車領域裡的老大ofo也都遇到了寒冬。
摩拜的離開,或許是一場「和平的分手」。有些網友早就對共享單車的出現表示「深惡痛絕」,期待共享單車早點退出新加坡。

也有人覺得新加坡的市場太小,摩拜做不起來尋求退場也是可以理解的。

有些人則覺得摩拜退出新加坡也無所謂,有其他替代者可以完美代替摩拜的功能。

但是實際上,sg bike目前只被允許經營3000輛共享單車,單就數量上來說,可能有點難以替代摩拜25000輛單車的缺口。

從去年6月份的Obike突然退出市場開始,到如今的摩拜退也已決意離開。上個月ofo也因為沒有達到政府要求被暫停運作整頓,ofo必須在明天達到符合所有營運條件的標準,否則將被撤銷營業執照。
當年的新加坡共享單車三巨頭如今幾乎全部倒下。它們滿懷願景、轟轟烈烈地來,也不知道走的時候會不會留下一地雞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