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球多國爆發麻疹疫情,新加坡也不能倖免!
截至上星期,全島已經有41起麻疹病例了!2018年同期,發現的麻疹病例只有11起。
今年的情況的讓人不得不緊張起來。
新加坡的傳染病專科醫生表示,麻疹比卡茲病毒和骨痛熱症更具有傳染性,即使短時間接觸病毒,如果缺乏免疫力,就會有感染風險。
▏卡茲病毒:最早在1947年烏干達,被發現,屬於黃熱病度的一種,由埃及伊蚊傳播。
▏骨痛熱症(登革熱症):新加坡作為一個熱帶國家,蚊蟲叮咬防不勝防,長期以來飽受骨痛熱症折磨。

家長對麻疹應該都不陌生,它是兒童最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之一,傳染病極強。有個外號叫「見面傳」,因為任何沒有得過此病、也沒有接種疫苗的人近距離接觸到患者後,90%都會染上這種病毒。

發病症狀:
最開始是普通的發熱、咳嗽、流涕,和重感冒很像。
3到5天後,耳後、脖子會出現皮疹,並逐漸蔓延至臉部、軀幹、四肢,最後到手、腳心(腳心出現皮疹就說明已經在康復了)。
整個過程可以概括為「燒三天,出疹三天,退熱三天」。
科學家表示,最近全球爆發麻疹疫情,特別是已開發國家和地區,如美國、香港和日本,跟接種率下降有關。
有些家長聽信了謠言,以為接種麻疹疫苗會導致自閉症。導致疫苗的普及程度正出現倒退,麻疹和其它傳染病在銷聲匿跡幾十年後又捲土重來。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很多人反對疫苗,並拒絕讓自己的孩子接種疫苗,這在西方被稱為「反疫苗運動」。
「反疫苗運動」
儘管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將疫苗列為20世紀公共健康領域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但在包括美國、義大利、英國、法國、日本在內的許多國家,仍有不少父母對疫苗極度不信任,拒絕給孩子接種疫苗。
甚至有一批抵制疫苗的群體在極力推動「反疫苗運動」。其中的原因包括宗教信仰、個人理念、政治立場,還包括家長對疫苗副作用的擔憂。

反疫苗運動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出現了,但將兒童疫苗和自閉症扯上關係的是一名英國腸胃病學家安德魯·韋克菲爾德(Andrew Wakefield)。

以他為首的研究小組1998年2月28日在《柳葉刀》發表了一篇論文,文章描述了12名兒童腸胃病患者,其中9名患者的表現達到孤獨症的診斷標準。8名患者的家長報告說,這些症狀都是在小孩接受了麻疹、風疹和腮腺炎疫苗(麻風腮疫苗,MMR疫苗)後出現的。
這篇論文在家長界激起了軒然大波並催生了一場公共健康安全的大恐慌,許多父母因此拒絕或者推遲讓孩子接受MMR疫苗。後來記者布萊恩·迪奧調查發現這項研究存在很大漏洞,Wakefield本人與這項研究有著很大的利益衝突。

2004年3月6日《柳葉刀》撤銷了這篇論文,理由是其症狀描述存在虛假,也沒有得到當地倫理協會的許可。而13名共同作者中的10人也發表申明說:「文章並不能得出結論說麻風腮疫苗將導致自閉症,因為有關數據不充分。」
後來《英國醫學雜誌》刊發了對韋克菲爾德研究更進一步的調查,發現該報告的醫學觀察現象與實際上患兒父母提供的情況不相符,存在欺騙行為。
韋克菲爾德製造的學術欺詐經歷12年得以糾正,但其影響還在延續著……

增強免疫力
儘管新加坡本地兒童目前接種率相當高,2016年99%的小學一年級學生已注射第一支疫苗。但新加坡是1985年才開始強制兒童需接種,因此35歲或以上的新加坡人有些可能還未注射,加上旅居新加坡的外國人也可能還沒接種,導致群體免疫力下跌。
研究人員表示:


「要遏止病毒傳播,必須要有約95%到98%人口接種疫苗。所以目前疫苗率降低,一旦接種率少過95%,病毒可捲土重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更多麻疹病例的原因。」

醫生表示目前最好的預防麻疹方法依然是接種麻疹疫苗,家長必須確保小孩子要定時接種疫苗。如果家中有年幼的孩童,家庭成員也應該考慮接種以提高免疫力哦!

在新加坡防疫是關乎我們每個人身體健康甚至生命的大事,及時給孩子接種疫苗,不但是為了自己孩子的健康著想,也是為了全人類健康安全。
例如這次全球麻疹爆發就跟西方「反疫苗運動」和謠言有著密切關係,不但是幼兒需要接種,沒有接種過麻疹疫苗的大人也可以去及時補種。
希望大家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