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2日訊)父女賣屋後碰上疫情,足足住在酒店2個多月,天天吃外賣,健康也受影響。
《新明日報》報道,謝女士(50歲)告訴記者,她與80多歲父親於4月中旬,將大巴窯的組屋賣掉後,原想搬到姐姐家暫住,但礙於疫情的阻斷措施,只能暫時入住芽籠的酒店。她透露,入住酒店及伙食費都依靠本身積蓄。
「為了省錢,我和父親同住一間房。我晚上睡在椅子或地上,多數時候都半夢半醒之間,等到早上父親起身後,才輪到我睡床。」
她指出,自身健康向來欠佳,雖已將酒店的冷氣溫度調高,但中央冷氣系統的冷風不斷,加上房間沒有窗口,空氣無法流通。
「入住一個多月後,我就開始感覺不舒服, 期間一直感覺頭暈。為了安全起見,我還入院5天治療觀察。」
她表示,酒店內不允許煮食,每天都得打包食物。
「我們偶爾也會一同外出走走,但落實更嚴格的管制後,就只能一人外出。」
購屋程序耗時 三個月才能搬
新房子還要多三個月才能入伙,日前已搬離酒店,租公寓暫住。
謝女士說,他們賣房後,原本準備購買另一間房子,但屋主遲遲無法提呈相關文件而取消交易。
「隨後我們購入另一間位於循環路的三房式單位,中介說購屋程序需要3個月,完成後才能入住。」
她說,為了避免繼續影響健康,於是就在上個月尾搬到臨近的公寓暫住。
女兒失業兩年 靠積蓄過活
為照顧父親,女兒失業兩年,靠積蓄過活。
謝女士指出,她此前是晶片廠員工,兩年前為了照顧父親而辭職。
「隨後我曾經有找超市晚班工作但都不成功,所幸之前節儉,所以還能依靠積蓄過活。」
謝女士指出,她並不熟悉科技產品,也不會上網,平日就在酒店休息,而父親則會看電視。
她透露,父親耳背,看電視時必須調高聲量, 結果被隔壁住客投訴太吵。
「被人投訴後,就將音量調低,只能看字幕或是人物動作。」
文章來源 : 星洲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