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著名的魚尾獅
新加坡是一個國土面積狹小的國家,只有719.1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200餘公里,人口也只有500多萬而且約75%的人口為華人,新加坡的經濟也是領先的,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人均GDP達6.4萬美元,這麼多的華人而且華人引領著新加坡經濟,當時為什麼不把漢語定為官方語言?
新加坡最初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是在1965年從馬來西亞獨立出來的,人口結構以華人為主,但還有少數印度人和馬來人,作為第一任總統的李光耀,當時也有不少華人找到他,希望能將漢語定為新加坡的國語,都被李光耀拒絕了。儘管李光耀也是華裔,他吸取了被逼從馬來西亞獨立出來的教訓,為了維護國家穩定團結,防止民族分裂,堅決不把漢語作為官方語言。還有一點,在當時李光耀認為漢語在國際競爭中沒有優勢。

漢語屬於單音節語言,每一個字的發音都有4個到5個聲調,這對於初學者而言十分困難,到目前,漢語也是世界公認的比較難學的語言之一,漢字筆畫又多,書寫困難,每一個字背後還有豐富的歷史背景和意義,推廣起來難度相當大,相對而言,英語就簡單的多,也是世界經貿往來中使用頻繁的語言。
李光耀雖然是華人後代,但是他年輕時並不會說漢語,從政後由於經常要給華人做演講,不得不學習漢語,他坦言花了50年去學習漢語還沒有真正掌握漢語的精髓,學習漢語的難度係數確實太大。
新加坡剛獨立時,經濟並不發達,李光耀認為要想和全世界做生意,就必須掌握英語這種世界性的語言,在他看來只有將英語定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才能讓新加坡保持繁榮。
李光耀在位時英明的決策使得新加坡經濟迅速騰飛,成為「亞洲四小龍」,全球金融中心。近代隨著中國的崛起,對世界的影響越來越大,新加坡也在大力推廣使用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