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新加坡疫情爆發的最初階段,官方表示:在沒生病的情況下,無需佩戴口罩。
而本地4位醫生卻撰寫聯名信,建議民眾在離家時戴上口罩,以控制新冠病毒的傳播。
這封信的標題是《資深醫師向新加坡人提出的健康建議書》,信中強調了新冠病毒與2003年SARs冠狀病毒相比,要複雜、難以攻克很多,民眾應儘早做好防範,以防病毒更大範圍傳播。
這四位醫生是誰?
在這封信的末尾,4位醫生簽署了自己的名字:
1. Tham Hoe Meng醫生:就職於Everwell診所,擁有30年從醫經驗。
2. Colleen Thomas醫生:就職於伊莉莎白山醫院聖裘德內科中心,擁有31年工作經驗。
3. Judy Chen醫生:就職於Pariqua診所,擁有30年從醫經驗。
4. Lim Pin Pin醫生:目前在Modern Medical Glenroy(澳大利亞)執業,擁有25年從業經驗。

信中說了什麼?
這4位醫生指出,新冠病毒在感染初期,症狀並不明顯,所以極有可能在攜帶者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傳染給他人。而溫度篩查並不能識別感染者,因為有些攜帶者,在初期不會出現發燒的症狀。
緊接著,4位醫生提出建議:每個人出門時都要戴口罩。
「如果兩人面對面,且雙方都帶了口罩,那將是相當安全的,因為構成了兩道屏障。或許不是每個人每天都有新的外科口罩,可洗的布口罩、多層的紙制口罩、甚至是用圍巾遮住口鼻,都比不做任何遮擋要強」。
這封信還呼籲人們儘可能減少聚集,並提出以下出行建議:
1. 在計程車上,打開窗戶。
2. 儘量減少在有空調的地方,購物中心和美食廣場的停留時間。
3. 儘量使用在線交付服務,減少紙幣交接。
4. 學校應儘量使用線上授課。
5. 宗教禮拜場所可以使用風扇,並保持自然通風,並最大程度地減少運營時間。
信中結尾處寫到:「如果我們都在2周內遵循2M規則(戴口罩,停止聚集),最糟糕的情況將很快過去」。
新加坡衛生部的回應?
那時候,新加坡衛生部及聯合抗疫小組發布的公開聲明是,「如果沒有生病,不需要佩戴口罩。」
而新加坡衛生部醫療服務主管麥肯錫副教授也就這封聯名信做出回應,表示:戴口罩不是阻止冠狀病毒傳播最重要措施。
因為「這種病毒是通過飛沫傳播的,目前並沒有證據表明它是空氣傳播的。」勤洗手才是防範病毒傳播的有效方式。

這四位醫生表示,他們並不是要否定衛生部的說法,畢竟他們在抗議工作中承擔非常艱巨的任務;但從職業上,他們認為有必要為了保護民眾的健康,而立即傳播這一信息。
「吹哨人」不應被忘記
在新加坡當局並不建議戴口罩時,這4位醫生站了出來,倡議民眾為了保護自身健康、減少病毒傳播,戴上口罩。
正是這份勇敢的發言,掀開了幕布的一角,在早期引起了一部分公眾對疫情的重視。
感謝這四位醫生,基於專業和善良發出的最早哨音。他們不應該被忘記。我們也期待,他們可以因此獲得更大的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