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總在講,等疫情結束了,要去做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和家人一起去國外旅行、要和朋友一起去那家充滿美好回憶的餐廳……
然而,有很多老字號,他們走過了無數風波,卻沒能扛住疫情的衝擊,無可奈何下,選擇了再見。
縱然歡笑情如舊,流水十年間。依舊不得不歸去,不知何時再次相逢每醉還。
百齡麥旋轉酒樓
時間:43年
百齡麥有限公司於1961年由鄭蒼滿註冊成立,是東南亞第一家麵粉公司,1963年,麵粉廠落成,1977年,百齡壇旋轉餐廳在麵粉廠廠區開業。作為新加坡唯一的華人旋轉餐廳。負責人表示,關閉餐廳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在經營了43年後走到這一步,讓人感到遺憾。餐廳已經與被解僱的員工達成了補償協議,其中約30人將受到影響,餐廳還將與工會合作,為員工尋找其他工作或提升技能的機會。
在新加坡,只有少數幾家餐廳提供正宗的北京菜,百齡壇旋轉餐廳就是其中之一,這也是該餐廳獲得聲譽的原因。這家餐廳的招牌菜包括:賽螃蟹、北京烤鴨和雞王。

不少老食客對這道「賽螃蟹」情有獨鍾,十顆蛋白與乾貝和石斑魚結合在一起,味道比螃蟹還要鮮美。

可惜,疫情期間,大家堂食頻率大大減少,單單靠外賣那些簡單的菜品來支撐這麼大的一個酒樓,還是難上加難。最終,百齡麥旋轉酒樓還是遺憾地走進了歷史。

不過,百齡麥只是關閉了旋轉酒樓,他們旗下的麵粉、百勝廚系列調味料等產品,還依然堅挺。但其他的老字號,卻沒這麼幸運了。
羅敏申百貨
時間:163年
比新加坡這個國家歷史還長的羅敏申百貨,是不少本地人幾代人的回憶。

說到羅敏申,大家的印象都是高端大氣上檔次,要好好攢錢進去,買個好東西,裡面的產品都很耐用,質量很高也有排面。
李光耀的祖父李雲龍,家裡有很多財富。在李光耀的回憶錄中提到,李雲龍為他的兒子李振坤在羅敏申和蘭利直開了一個帳戶,沒有任何限制。李光耀記得自己祖父家裡「那套美觀堅固的家具,是本世紀初葉羅敏申公司或然利直公司從英國進口的」。

1858年由英國人創立的羅敏申,見證了新加坡的殖民時期,它挺過了二戰的硝煙,它見證了新加坡的建立,並與其一起繁榮發展。

*1960年代的羅敏申百貨*
然而,網購的興起、新冠疫情的衝擊還是令羅敏申走不下去了。2021年1月,羅敏申最後一家位於萊福士城購物中心的分店結業。
6月底,羅敏申宣布以網店的形式從頭再來。

*羅敏申網站的回憶趴」
然而,沒有了線下奢華的體驗,沒有了金碧輝煌店面裝修的加成,羅敏申的網店能夠比羅敏申百貨商場走的更久嗎?
美珍苑
時間:85年
1935年,黃令瓊在海南二街開了一家專做海南菜的美珍高級餐廳。

美珍的海南菜保留了傳統始終如一的口味,多年來留下不少回頭客。不過,傳統的經營方式也是美珍面對的挑戰之一,相信生意大受影響,是因其店址開在酒店內,結果在疫情期間流失了大批酒店客人的客流量。

他們家的招牌菜是海南豬扒——海南豬扒跟海南雞飯一樣,都是獨具新加坡特色的海南菜。
海南豬扒為海南人來到了新加坡後改良的西式豬扒。美珍苑精選豬裡脊肉捶松,裹麵包屑後入鍋油炸,配的醬汁則為用黃油、洋蔥和麵粉小火熬製成的法式醬汁。

八十多年來,美珍苑從未更換過菜單,他們一直堅持做傳統經典的海南菜。不少食客上門,就是為了那口新加坡最具特色的海南味道。
不過,美珍苑成於傳統,也敗於傳統。
堅守本心讓他們守住了老味道,但也被一眾開發新口味的網紅餐廳湮沒了身影。疫情的來臨使得美珍苑雪上加霜,酒店三樓的美珍苑門庭冷落鞍馬稀。最終,傳承了三代人的海南菜老字號黯然離場。

在這場風雲突變中,離開我們的,還有下面這些老字號:
1962年創立的韓江潮州酒樓,一代人曾在此舉辦過婚禮;傳承了四代人的大鐘樓潮州牛肉粿條,64歲的攤主沒能守住那一方小攤位,選擇重啟人生,應聘成為一家港式糖水店的主廚;十九世紀三十年代開始營業的瑞記菜館,依依不捨無奈揮別繁華的廈門街……
這些個品牌陪伴新加坡人走過許多歲月,當中有些是你我的青春,有些是年少的回憶,還有不少國人沒能來得及去嘗嘗味道。 翻閱這些品牌,你是不是也有不少回憶重現於眼前? 再無奈,這些品牌只能永久走入回憶。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它們的味道也只能封存在2021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