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一個面積不足72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600萬的小國,卻在教育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根據2018年的《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新加坡的教育體系在全球排名第一,超過了美國、英國、日本等已開發國家。根據2019年的《國際學生評估計劃》的報告,新加坡的總學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方面的表現也位居世界前列,遠遠超過了國際平均水平。
新加坡的教育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卓越的成績,是因為它有著一個不斷變革、追求卓越的教育體制。這個體制是如何形成和發展的?它有哪些優勢和特色?它又是如何進行行政、財政和人事管理的?小南君來揭秘新加坡教育的奧秘。

新加坡教育體制的變遷:從生存導向到價值觀導向
新加坡的教育體制經歷了多次改革,以適應國家的發展需要和社會的變化,新加坡的教育體制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1.生存導向階段(1959年-1978年)
新加坡從英國殖民地脫離後開始建立自己的教育體制的時期,新加坡面臨著高失業率、低文化水平、貧困落後等問題,因此,教育的目標是為了提高人口的素質和就業能力,培養技術工人和專業人才。這一階段的主要措施包括:推行義務教育、實施雙語政策、建立技術學校和理工學院。
2.效率導向階段(1979年-1996年)
新加坡經濟轉型和工業化的時期,新加坡面臨著國際競爭、科技進步、人力資源短缺等挑戰,因此,教育的目標是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創造力,培養高素質和多技能的人才。這一階段的主要措施包括:實行分流制度、增加課程選擇、推廣繼續教育和培訓。
3.能力導向階段(1997年-2011年)
新加坡進入知識經濟和全球化的時期,新加坡面臨著經濟結構調整、社會多元化、信息爆炸等影響,因此,教育的目標是為了提高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培養終身學習者和全球公民。這一階段的主要措施包括:推行能力表現評估、強化品格與公民教育、發展未來學校和信息通信技術。
4.價值觀導向階段(2012年至今)
新加坡追求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凝聚力的時期,新加坡面臨著社會分化、價值觀衝突、道德危機等問題,因此,教育的目標是為了提高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有情懷和有理想的人才。這一階段的主要措施包括:實施學生全面發展框架、推廣學校自主管理、促進家校社區合作。

新加坡教育制度的優勢:從實踐應用到國際化多元化
新加坡教育制度在繼承了英國的教育體系的基礎上,又加入了自身獨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不僅普及普通的國民教育,同時注重精英教育。
1.注重實踐和應用:通過各種實踐教育活動,鼓勵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應用所學知識,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2.嚴格的教育制度:學生在各個學段都要經歷各種考試,這種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激勵學生學習,培養了他們的自律和勤奮精神。
3.國際化的教育環境鼓:鼓勵學生參與各種國際性教育項目和交流活動,培養他們的全球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4.靈活的教育模式:根據學生的不同能力和興趣,提供多種課程選擇和學習路徑,讓學生能夠因材施教,發揮潛能。
5.弘揚傳統和多元文化:以雙語政策為特色,讓學生既能掌握英語這門國際通用語言,又能保持對母語和本土文化的認同和尊重。

新加坡教育行政管理制度:從效率到價值
新加坡的教育行政管理制度經歷了從地方分權制到中央集權制的演變,實行中央集權制有利於國家統籌安排,重點發展國家建設所必須的專業和學科,如與造船、修船、電子電器、旅遊業、建築業等有關的能直接為新加坡帶來經濟效益的應用型專業。
在中央集權制的實施過程中朝著更能發揮其優勢,即中央集權制與擴大學校自主權相結合,使集權化不斷地走向民主化,從單純依靠行政領導逐漸向依靠法制和科學的領導方式轉變,適應了世界教育行政管理模式的發展趨勢。

教育行政管理制度是由教育部(Ministry of Education, MOE)負責制定和執行的。教育部是新加坡政府的一個部門,由一位部長領導,下設多個司局、處室、委員會、機構等。
教育部的主要職責:制定國家教育政策和規劃,確保教育體系符合國家的發展目標和社會的需求;監督國家課程的發展和評估,確保教育質量和標準;管理國家教育資源和預算,確保教育資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指導和支持各級各類學校的運行和發展,確保學校的自主性和多樣性;培養和管理教師隊伍,確保教師的專業水平和道德風範;促進家庭、社區、企業等與學校的合作與溝通,確保教育的共同參與和責任。

教育財政制度:從政府主導到社會參與
教育支出已成為新加坡的第二大公共財政支出領域,僅次於國防。新加坡的教育財政制度是由政府主要負擔,並通過稅收、捐款、贊助等方式籌集資金。根據2015年的數據,新加坡政府在教育上的支出占GDP的2.5%,約為121億新加坡元。
其中大部分用於基礎教育,包括小學、中學和初級學院。大專院校和大學則需要收取較高的學費,並提供不同類型的獎學金、助學金、貸款等資助方式。新加坡政府對不同類型的學校有不同的資助政策,一般來說,公立學校的資助比例最高,私立學校的資助比例最低。
每年,新加坡總統府將教育經費通過財政預算撥給教育部後,教育部再確定不同類型教育經費的比例,將發展性經費和經常性經費劃撥到每個學校,廉政制度監督貫穿於教育經費使用的各個環節。
教育經費的使用採用透明化管理,政府定期或不定期地對教育經費的分配和使用情況公布於眾,以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

教育人事制度:從選拔到培養
新加坡的教師地位高,是備受尊崇的職業,所有公立中小學與初級學院的教職工均屬於國家公務員,即便是教育部官員也必須從學校的教師隊伍中提拔。
新加坡的教師選拔非常嚴格:要求具有良好的品德、專業知識、溝通能力、創新能力等。申請者必須通過國家課程服務局的入職測試和面試,並簽署服務合約。入職後,申請者必須接受NIE的專業培訓,並獲得相應的文憑或學位。
新加坡的教師培養非常系統:要求不斷更新知識、提升技能、參與研究。NIE提供各種各樣的培訓課程和發展計劃,包括基礎培訓、進階培訓、領導培訓等。每位教師每年都必須完成至少100小時的繼續專業發展,並參與各種工作坊、研討會、項目。
新加坡的教師管理非常規範:要求遵守職業道德、履行職責、接受評估。每位教師都必須接受年度績效評估,根據其教學質量、學生成績、專業發展等方面的表現,得到相應的評級和獎勵。每位教師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不同的職業發展路徑,包括教學專家、學科領導、級別領導和校長。
新加坡的教師激勵非常人性化:既有物質上的獎勵,也有精神上的認可。新加坡政府為教師提供了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和福利,包括基本工資、津貼、獎金、補貼、退休金等。新加坡政府也為教師提供了各種榮譽和獎項,包括總統教育獎、國家優秀教師獎、傑出教育家獎等。

新加坡的教育體制展示了一個小國如何通過教育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建設的奇蹟,也反映了一個國家如何根據自身的歷史背景、現實條件、發展目標和社會需求,不斷改革和創新自己的教育體制,以適應時代的變化和挑戰。
李光耀曾說:「教育是確保下一代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元素。」對新加坡人來說,不論種族、宗教或語言,讓有天賦才能的年輕一代接受最好的教育,使他們的潛力得到充分發揮是新加坡政府和領導人以及每個家庭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