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自:吳作棟 Facebook)
到了1984年4月,保健儲蓄政策正式執行,吳作棟已經在政壇和政府累積了八年的工作經驗與成就。對這麼一個懵懂出道、每一步又總是走得如此出乎意料的政治人物來說,如此成就算是非常了不起了。他統籌並率領人民行動黨打勝了一屆全國大選和一場補選;卻也領導過一次失敗的補選,見證了安順區支持率偏離常軌地陷入低谷, 遭遇重挫。在政府中,他發表過三次財政預算案,也曾成功推動一些重要卻棘手的政策,例如高工資政策和保健儲蓄政策。
《亞洲雜誌》在1989年為吳作棟寫了一篇人物特寫:「他猶如被吸入公共服務體制中,所接觸的每一份工作都實現了轉型蛻變。」 他在1984年交出的這一份八年成績單,雖然也談不上是完美無瑕,但卻也堪稱亮麗輝煌,足以讓他脫穎而出,成為第二代領導層當中最為出類拔萃的接班人。這一地位也在同一年年終正式奠定。新加坡建國史上頭一回,李光耀的接班人將在國人眼前正式、公開地,粉墨登場。
本文節選自世界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高難任務·吳作棟傳》一書中。
1.「公積金制度」(Central Provident Fund Scheme,英文簡稱CPF)是新加坡政府為公民和永久居民所設的強制性儲蓄計劃,雇員和僱主雙方每月須把工資的一部分撥入「公積金」儲蓄戶頭,由人力部屬下的公積金局掌管。雇員可在達到退休年齡後全額或分階段提取公積金累計存款,充當退休後生活的經濟保障。
2.李光耀著,《聯合早報》編務團翻譯,《李光耀回憶錄1965–2000》(新加坡:《聯合早報》,2000年),第118頁。
3.同上。
4.「針對全民保健計劃,議員紛紛提出批評」,《聯合晚報》,1983年8月31日,第7頁;「國會原則上批準保健儲蓄計劃」,《聯合早報》,1983年9月1日,第1頁。
5.「杜進才大力反對實行保健儲蓄計劃」,《聯合早報》,1983年8月31日,第7頁。
6.新加坡政府原本擬議自1983年7月1日實施保健儲蓄計劃起,將公積金總繳交率從原有的45%增加到50%,當中40%撥入普通戶頭,4%進入特別戶頭,6%存入保健儲蓄戶頭。而後為了避免削減雇員實得工資作出調整,修訂後的保健儲蓄政策為公積金總繳交率46%,只比原來稍加了一個百分點,當中40%仍撥入普通戶頭,其餘6%撥入特別戶頭,作保健儲蓄用途。詳情見「公積金特別戶口供保健儲蓄用途」,《聯合早報》,1983年8月31日,第1頁。
(潘家鴻,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醫療政策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