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歷史最悠久的星洲幼兒園今年創校100年,它跟孫中山有何淵源

2021年03月22日   •   4萬次閱讀

本地歷史最悠久的幼兒園——星洲幼兒園,今年慶祝創校100周年紀念。這家幼兒園由中華教會長老會屬下的禧年堂創辦,禮拜堂興學辦校百年,引人注目。

新加坡長老會也於1902年創辦星洲書報社。長老會關注文化教育,引人注目。

鄭聘廷牧師(右)對新加坡早期教育有貢獻。圖為鄭牧師與夫人黃碧玉合一(禧年堂提供)

禧年堂早在19世紀末建堂以來,關注本土的文化教育,希望提高人民的文化教育水平,間接地對新加坡做出貢獻。

這些教會人士,包括來自中國的鄭聘廷牧師、陳令典牧師、鄭柏年傳道,英國長老會海外宣教會來的閣約翰牧師(John Cook)和冉安志牧師(Lamont)等人。

當中以鄭聘廷牧師最突出,他除了協助創校外,還首創成立書報社,即現代圖書館,這個概念後來廣推到東南亞各地,甚至成為中國海外的革命大本營,結集海外華僑勢力,協助孫中山推翻清朝,影響至深。

接管東方學校

星幼在1921年創立,不過,推前30年,也就是19世紀末,禧年堂已經設有學校,教導民眾學習英文與華文,學生一度多達400人,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根據史料,同一個時期新加坡最早的書院之一——萃英書院,學生僅70人。

在1890年,本地就有人設「東方」(Eastern)學校,但是連續三年都經營不當,導致業主虧損,有意脫手。當時,在禧年堂布道的冉安志牧師與鄭柏年傳道,原在教會開班,教導人們學習語文。

冉牧師是英國長老會海外宣教會繼閣約翰牧師之後,第二位從英國派來的牧師,他曾在廈門學習,通曉閩南方言;鄭柏年傳道則從中國聘請過來,協助冉牧師。

兩人目見這種情形,不舍學校因財政危機關閉,出資400元接管學校。他們當時把學校安頓在安祥山一帶的翠蘭亭(現在的客納街)的禮拜堂內,這裡是一排三棟銜接的娘惹式住屋。

這類娘惹式住屋,目前在客納街還完整保留一棟,它是中華為基利俱樂部(Chinese Weekly Entertainment Club),成立於19世紀末,是當時峇峇富商巨賈名流平時應酬交際的場所。可惜禧年堂的文件沒有記錄當年的門牌號碼,以致今天無法確定學校的所在。

學校遷往鼓浪嶼

禧年堂在接管東方學校後,為充分利用資源,夜晚還加插黃昏班,讓民眾可以在夜晚工余學習,結果學生日益增多,在高峰時多達400人。

沒料到,英國長老會海外宣教部這時卻改變政策,有意把校園設在中國,目標城市是廈門或汕頭。沒多久,宣教會確定把學校遷往廈門。1899年,東方學校正式從新加坡撤出,落戶廈門鼓浪嶼,並易名為英華書院,結束與新加坡的關係。

英華書院經營三年後,一樣宣告關閉。也許因為東方學校存在只是一縱即逝,以致始終沒有記載在正統的史冊上,只有長老會文件中約略提及。

開創星洲書報社

1897年,新加坡長老會改聘鄭柏年牧師前來新加坡主持教會,他初來時住進翠蘭亭的禮拜堂內,天天目睹東方學校的學生進出,了解民眾具有高度的求知慾望。他也發現,本地民眾基本上都是文盲,因此想方設法,要為民眾提供學習與進修的機會。

1902年,他在克羅士街38號物色到地點,開創一家書報社——星洲書報社。它類似今天的圖書館,提供大量的書報雜誌給民眾閱讀,從中學習新知、了解時事,打開民智。

1905年初,長老會在丹戎巴葛路擴建的禮拜堂落成,禮拜堂樓高兩層,樓下是崇拜大殿,樓上是按照教會傳統保留為牧師的起居處。不過,鄭牧師把大部分的場地騰出作為書報社新址,以便有更大的空間來收置書報刊物,容納更多人前來學習,或者作其他文化交流學習活動 ,例如開辦講座等等。

設于丹戎巴葛路的這所教堂,裡面的書報社曾吸引革命名人包括孫中山等人在這裡演講,教堂現已拆除。(禧年堂提供)

孫中山參觀星洲書報社

鄭牧師果然高瞻遠矚,他結識的一班好友——同盟會的會員,後來就借這個場地聚會辦講座,吸引許多市民前來聽講,了解時事進展,特別是當時正值祖國政治風雲變幻,人民陸續起義,策謀推翻獨裁清朝,因此吸引廣大市民前來聽講。

鄭牧師夫人黃碧玉在1955年禧年堂慶祝建堂50周年出版的紀念刊中,就有一篇《50年來話滄桑》的文章,回憶當時講座的情景:

每禮拜一,同盟會在書報社開會,請社會名流演講,赴會的人有兩三百,擠得樓梯口都是。我與孩子們倒茶倒水,忙得不亦樂乎……

鄭牧師育有七男二女,他在1944年辭世,享年72歲。鄭師母則在1957年安息,高壽90歲。

1905年秋,這個書報社更迎來一名特別貴客——同盟會最高領袖孫中山,當時,他在新加坡同盟會領袖張永福、林義順、陳楚楠等人陪同下到訪。孫中山參觀後,對這樣書報社的概念十分賞識,並叮囑新加坡的領導善用這樣的組織,培養革命領袖,同時也協助傳播革命思想。

禮拜堂長老楊惠平在同一本書中的《本會史略》一文中,也記載書報社受歡迎的情景:

此後,國內的革命領袖如胡展堂、張繼、居正、田桐等,南來鼓吹革命,必蒞會演講,冠蓋往來,一時稱盛……

新加坡同盟會的主幹人物張永福在他的《南洋與創造民國》一書中,同樣有精彩的描繪:

斯時,演說諸人,最令人感動者,尤莫如精衛(按:即汪精衛),凡逢他演講之夕,人未登台,而座已擠滿。演講時鴉雀無聲,每至一段精彩處,掌聲如雷,足見聽者注意及其興奮……」

汪精衛(前排中)1927年底來新加坡,獲鄭聘廷牧師(後排中)與其他僑領及官員接待。前排左為林義順,右為陳嘉庚。後排左為丘繼顯,右為中華民國駐新總領事李駿。(怡和軒提供)

書報社的概念很快也傳開,除了新加坡的同德、公益和開明等書報社外,印度尼西亞、馬來亞、緬甸各大城市,都紛紛仿效成立,數目一共有150家之多。它最終演變成中國海外的革命勢力,對後來孫中山成功推翻清朝政府,起著極大的功用。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以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名義,對星洲書報社頒發「優等旌義狀」,以表揚鄭牧師的貢獻。

孫中山多次入境停留新加坡時,觀察到新加坡女子普遍缺乏接受教育的機會,於是倡議建設女校。之後,作為孫中山的忠誠追隨者,鄭牧師與另一名同工陳令典牧師等人積極參與創校工作,最終創立本地第一所女校——中華女校,時為1911年9月15日。學校成立後不到一個月,中國也傳來好消息,辛亥革命在武昌起義成功,清朝最終覆滅。

創立星洲幼兒園

徐東藩遊說教會開辦幼兒園,改變新加坡的教育體系。(禧年堂提供)

1920年,從中國湖北南來新加坡當教師的徐東藩,發現這裡並不重視幼兒園教育,於是極力遊說教會創立幼兒園,結果獲得教會認同,隨後禧年堂再次投入興校的忙碌工作中。

創校期間,徐東藩負責起草宣言,連同鄭牧師、陳令典牧師等人,四處尋找贊助人籌募款項,隔年1921年星幼成立。環顧當時,新加坡還未有任何幼兒園,星幼因此順理成章成為新加坡的第一所幼兒園。

禧年堂成立幼兒園的最大意義,是後來也帶動其他學府紛紛設立幼兒園,包括崇福女校幼兒園(1932)、南洋幼兒園(1934)與建國幼兒園(1938年),使得新加坡打開幼兒教育的風氣,擁有完整的教育體系。

幼兒園深受家長歡迎,星幼原有一個平房已經不能滿足需求,使得禮拜堂決定擴建校舍。後來經費與場地不足,多得閣約翰牧師呈函給殖民地政府,最終不但獲得政府撥地,還承擔一半的建造費讓禮拜堂順利建成,新校舍在1925年落成,就位於禮拜堂鄰近的道拉實街(Tras St)。

1926年星洲幼兒園畢業生照片。(禧年堂提供)

由於新校舍場地寬敞,促使禧年堂又增設小學部,讓在幼兒園修讀的畢業生,可以直接升上小學。

根據1949年的統計,星幼總校的學生數目多達1600多人,連同設在歐南路新蓋的禮拜堂分校則有2000多人,是當時規模宏大的學校。不過,小學部在上世紀70年代末,因收生人數日漸式微關閉,但是幼兒園仍然保留。

星洲幼兒園目前仍附屬在禧年堂內,禧年堂則坐落在歐南路。

文: 余經仁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