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智霖集團董事
周璠PBM說
不以善小而不為,每天進步一點點,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做發光發亮的小太陽,讓自己所照耀到的世界更加的美好。
2022年11月27日,在國慶獎章頒獎儀式上,福智霖董事周璠從新加坡哈莉瑪總統手中接過了公共服務獎章(PBM),這一殊榮是對Felinka周璠女士在推動社會發展、促進公共利益和服務社區方面的傑出貢獻的認可。

周璠女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對榮膺新加坡共和國總統頒賜公共服務獎章PBM很感恩,這是對她義務工作的肯定與鼓勵。深感榮幸的同時也會繼續努力服務社會,創造價值。不論做什麼都盡心盡力不負光陰。

作為一位傑出的企業家和社會領袖,周璠女士不光在福智霖集團帶領團隊穩健前行,實現了企業的快速發展和成長,同時也始終保持關注社會責任,並致力於為社區做出積極的貢獻,她是多年深耕社區的基層領袖,她也是百年慈善機構善濟醫社的愛心大使。

她近兩年也一直在積極推廣由東北社區發展理事會發起的愛心烘焙項目,支持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居民們學習烘焙健康餅乾,學習一項謀生的技能,為家庭增加一些收入,她積極投入社會事業,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2022年初,周璠一家才搬到勿洛,在此之前都是住在後港。2014年時,周璠女士便開始在做基層義工的工作,自此便一直積極參與後港鄰里社區的基層義工活動,期間在後港基層組織顧問李宏壯BBM的帶領下,她學習到了無私奉獻為民服務的精神,也結交了很多熱心公益、為社會做貢獻的朋友們,從中學習成長了很多,與基層同仁不遺餘力,共建美好社區。周璠也擔任東北社區發展理事會的理事,在促進就業和終身學習等方面,為居民們服務。新加坡福智霖作為她全心經營的企業,自2011年成立以來,一直熱心公益慈善事業。除了慈善捐贈之外,如每月定向捐贈善濟醫社;福智霖還積極從事各種類型的公益慈善活動,如社區公益、環保等活動;同時也對外積極宣傳推廣慈善活動,邀請合作夥伴一起行動,如福智霖辦公室里的善濟牆。

為了慶祝公司成立12周年,福智霖集團從新加坡知名的教育慈善機構 Extraordinary People 購買三幅由特殊人士所作的油畫,並和1萬新元支票同時捐贈給善濟醫社,並邀請社區年長居民來觀看錶演,支持新加坡公益慈善事業發展。善濟醫社統計福智霖集團、周璠女士以及其先生黃澤霖,累計給善濟醫社捐贈善款S$106,400,這筆善款可惠及10,640年長人士到善濟看診拿藥完全免費。


周璠女士於2016年與善濟醫社結緣,在與善濟醫社義務執行主席相處的過程中,感受到企業家回饋社會的責任,應該積極投入社會事業,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善濟醫社是衛生部註冊的社會服務組織,不分種族和宗教,為社會大眾提供免費的中醫問診及低收費的治療。善濟醫社全島14分社為居民服務,服務範圍包括中醫問診,針灸,推拿理療,善濟蔡厝港分社和紅山分社還提供腳底按摩與免費理髮服務。

善濟醫社除了提供中醫服務,也提倡種族和諧,改變負能量為正能量,鼓勵宣揚慈善文化及以中醫服務社會大眾宣傳中華文化。善濟醫社還積極參與社區公益活動,宣揚健康意識,鼓勵保健活動。
作為非盈利的中醫慈善平台,善濟醫社的常年800萬至1000萬元的營運費用來自各階層熱心人士的慷慨捐款,而善濟的病人大部分來自低收入家庭。每十元善款可以惠及來自低收入家庭的1個病患人次到善濟醫社問診、拿藥完全免費;為1個病患減輕病痛,延年益壽,同時也等於幫助了整個家庭的全部成員,讓他們離苦得樂,創造幸福美滿家庭,和諧安樂社會。
在過去的9年中,善濟醫社總共看診人次達305萬;施藥帖數高達597萬。善濟醫社計劃下來五年繼續擴大服務,預計可達到250萬看診人次,以及480萬施藥帖數。
善濟醫社不僅提供中醫醫療服務,還通過深入社區開展愛心活動,傳遞大愛精神,預計今年能幫助20萬人。這些活動包括向租賃組屋居民和有需要人士發放負離子保健襪、在母親節和中秋節時發放「母親節禮包」和「月餅禮盒」,以及向社區有需要的人士分發大米和咖啡。
負離子保健襪的派發為年長者和家庭提供了預防保健服務,預防勝於治療。而母親節送愛心活動則旨在讓孩子們銘記善良和感恩之心,讓父母感受到孩子的孝心和敬意,展現天下父母心的偉大。孝順是一種美德,代表善良、慈悲、光明與感恩,是一種修身養性的行為。孝順能夠產生正能量,讓身體健康,使家庭和諧與幸福。
在中秋佳節期間,善濟醫社為有需要的家庭送上一份低糖清真(halal)月餅禮盒,這不分種族和宗教,能夠為他們帶去一絲喜悅、一點關愛和濃情,與他們分享節日的喜慶,同時也宣揚博大精深的華族文化。

在與卓順發太平紳士一起為善濟服務的過程中,周璠了解卓主席對善濟的良苦用心,非常佩服他。認為卓主席是自己會發光發熱的太陽,他不求回報,付出自己的一切,用自己的力量、能量,照亮世界,讓世界更美好。因為有他這樣的無私貢獻的慈善人,才會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善濟義工團隊之中。

周璠也是在了解到善濟醫社的精神理念、價值觀以及卓順發太平紳士的慈善理念之後,被卓主席有愛的精神,慈善的精神所感染,打動。作為網編加入善濟醫社,幫忙維護它的線上社交媒體平台,向社會宣傳善濟的各項活動,傳播善濟精神,幫助慈善籌款。
與善濟醫社一起為善濟樂,周璠女士認為是人生當中尋求圓滿的狀態的一個最好的方式。心存感恩,心向陽光,溫暖他人的同時,也溫暖了自己。

在周璠的眼中,事業發展重要,但經營家庭、服務社區、結交不同領域的朋友也很重要。朋友多了,路好走,路更寬。

問

「您於2022年獲得由新加坡總統頒賜的公共服務獎章PBM,年僅30多歲就擁有如此的成就,也成為了許多年輕一代的楷模,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您的心路歷程嗎?」
「我是在2014年的時候,開始做基層義工的工作,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在很多前輩,基層同仁身上學到了很多。拿PBM的獎章,是對我的義工工作的一個認可,在做義工的過程中, 我慢慢懂得了『施比受更有福』的真諦,我們不是為了拿獎而拿獎,獎章是對我是一個激勵,讓我在未來的路上更多的以『不以善小而不為』的心態,為我們的社會,為我們的國家,做出更多的貢獻。」
周

問

「您提到不以善小而不為,也是經常在您的視頻當中出現這一句話,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這句話的意義嗎?」
我經常與朋友分享,希望讓他們意識到,即使是幫助身邊的同事、客戶,也是行善的一種方式。不必非要以做社會義工的形式去做善事,這就是「不以善小而不為」我認為的含義。如果我們能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心態,那麼我們的社會和家園一定會更美好。
就像福智霖一樣,每個月只捐出1000元新幣,但這筆捐款幫助了100位年長者在善濟醫社看病、拿藥和問診,這也是一種功德。所以我們不應該局限於自己,或者說必須達到一定的經濟水平或時間才能做善事。只要有為善濟樂的信念,我們就可以成為善濟義工大家庭的一分子。這裡也十分鼓勵大家可以填寫表格,加入義工行列,一起做善事,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周

問

「福智霖近些年都會定期捐款給慈善組織,比如善濟醫社,您的初心可以與我們分享一下嗎?」
「我們心裡要感恩,懷著感恩的心態是在說,在這樣的一個社會環境當中,我們賺到了錢,企業有盈利,那麼我們能為我們的社會,為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做些什麼,這是企業家和企業的高管們一直應該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