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看起來是夢中才有的offer:
1、美股上市網際網路公司,市值是某大廠的兩倍還多;
2、薪資誘人,校招35萬-100萬總包,社招更高;
3、告別996,工作早十晚七,無限量零食供應,18天年假,14天病假;
4、拒絕內卷,無PUA,不強制績效分布,新人不背鍋,不設35歲門檻;
5、此類崗位多多,均大量招人;歡迎有經驗的大齡網際網路人。
在一片「內卷」的中國網際網路行業里,這樣的描述看起來極度不真實。然而,事實卻是,越來越多的人在接到這樣的「邀約」。
是的,這些機會並不來自國內,也並非來自已有很多華人工程師的美國 ——它們來自一個令中國網際網路從業者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家:新加坡。
目前還是藍海
在多家國內大廠摸爬滾打並一路做到某准上市小巨頭公司中層的黃生(化名),最終選擇離開。他搬去了新加坡,加入了電商公司Shopee。
「我的老東家也一直在傳上市,我的老老東家在美股的股票也是不停在漲。但我和好多同事都會感到,這裡早已經沒有什麼藍海了。」黃生說。
「你只要看看SEA的股價。」他說。SEA是Shopee的母公司,在紐交所上市。
「它2019年是十幾美元,現在是多少,奔300美元去了。哪怕是股價還在漲的阿里騰訊,顯然已經不是這種誇張增長的階段了。」
黃生在2020年來到新加坡,他感覺到,這一年以來,越來越多國內的同行開始在新加坡相遇。
暗流涌動。在中國科技網際網路如火如荼發展之餘,人們似乎從來沒有想到,一個人口和市場規模都十分有限的新加坡,會成了中國網際網路人才外流的新目的地。

事實上,這種趨勢早有端倪。一開始,許多人是被新加坡的物質條件吸引。
作為一個和國內諸多文化習慣類似的社會,新加坡先是憑藉優秀的教育資源等,引起進入職業中段、考慮家庭和子女等因素的網際網路人的注意。
彭哲夫2018年舉家搬遷新加坡。他曾是金山快盤後端團隊最早的三個程式設計師之一;後在豆瓣鼎盛時期加盟,完成了平台絕大部分的APP引擎開發工作;之後又來到芒果TV,推動移動網際網路的轉型。他就像前線作戰正酣的戰士,度過了在網際網路行業披荊斬棘的十年。
然而兒子的出生讓他開始考慮家庭,他曾有兩個選擇:一是去國內一家勢頭正好的獨角獸企業,但可預見的是極高的工作強度和壓力;另一個選擇是投奔在東南亞做電商的朋友,公司業務剛起步急需技術人員加盟。 「(獨角獸企業)
錢給的是真多,誰會不想要錢,但我真的希望陪小孩多一點。」相比國內程式設計師996/007的工作節奏,他更希望能分出時間陪伴家庭、見證孩子的成長。
而幫助這個決定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他明顯感到的新加坡和東南亞網際網路的潛力。
他曾花兩個多月的時間繞著東南亞走了一大圈。他發現,即便在動盪的緬甸邊境小村莊中,仍能看見vivo和OPPO等智慧型手機的身影,震驚之餘他意識到,東南亞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已具備了硬體基礎,行業騰飛只是時間問題。 在這波浪潮中,更多的人正是為此而來。
2018年,35歲的美團閃購運營負責人李文卓辭職了。
他也是一路在多家網際網路大廠打怪升級,在美團的五年時間更經歷了外賣業務從0到1的建立。他曾為了把項目做上線整個月不眠不休,也曾為了讓業務跑起來傾盡所有尋求資源。如今35歲的他,並不希望與大多數同齡人一樣,被一線城市的房貸和孩子的教育問題綁定。他想再折騰一下尋找人生新的可能。
然而,無論在國內網際網路怎麼做,都無法打破他在網易、淘寶、美團等大廠的經驗路徑,他開始尋找新市場。
在尋覓中他發現,2015年的新加坡還猶如寸草不生的荒地,2018年便崛起了令全球側目的SEA和Grab,與競爭步入白熾化的國內網際網路相比,這裡的空白領域和機遇更多,宛如幾年前一片藍海的中國移動網際網路,是孕育超級獨角獸的肥沃土壤。李文卓最終加入當地企業定居新加坡。
據谷歌發布的《2018年東南亞網際網路經濟報告》預測,這個處於爆發前夜的市場2025年將達到2400億美元,占東南亞GDP的8%,而在Grab、Shopee、Lazada等領跑者後,相繼還會出現如國內的支付寶、微信、美團等「超級應用」。
資本對風口的嗅覺總是最靈敏的,《金融時報》相關數據顯示,僅2019年上半年,東南亞科技企業的總風險投資額便達到了34億美元,同比增長逾300%。其中來自中國風投機構的資金約7億美元。
此前,紅杉資本一位負責東南亞市場投資的投資人曾對品玩形容,若把整個東南亞比做整個美國市場,那麼新加坡同時扮演了Menlo Park和Delaware的角色——前者代表了風險資本,後者則代表了稅收優勢。這使得新加坡成為拓展東南亞的一個最佳切入點。
「客觀地說新加坡本地市場規模是有限的,所以這些跨國企業落戶新加坡看重的肯定不是本土市場,他們真正想要競逐的是6億多人的東南亞市場,甚至是79億人的地球村。新加坡的定位更像是經營特種部隊的運籌帷幄的司令部,真正的戰場其實在我們的門戶市場。」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國際事業群(大中華區)副司長劉晉榮對品玩表示。
「新加坡這個500多萬人口的國家裡,有包括Lazada、Shopee和亞馬遜等五個大型國際電商平台。這看起來的確不太合理,其背後的原因在於新加坡並不是他們的主戰場,而是他們的國際化實驗室,他們在此打造自己的面向整個東南亞的產品和戰略思路,在新加坡市場取得一定成效之後,再大規模投放於東南亞市場。」
除了巨大潛力,新加坡還在2018年以來越來越緊張的大環境下顯得更加寶貴。無論是以中美為主的國際人才流動遇到的問題,還是更多地緣爭奪帶來的數據安全等合規成本的問題,新加坡都成了一個解題的關鍵。
比如,2019年以來美國對於工作簽證限制的提高,讓不少沒有取得身份的網際網路工作者,無法留在美國總部,這刺激了矽谷巨頭們進一步擴張在新加坡的亞太總部來「安置」這些員工。
據劉晉榮介紹,新加坡的常住人口中有三分之一是外來人士。「為了更好的服務科技領域方面的一些需求,我們去年宣布了Tech.Pass計劃,通過申請的頂尖科技人員可以在新加坡長期逗留,且不受僱於任何新加坡企業。」
再比如,國內出海美國和印度的網際網路產品,在2020年面對嚴峻的數據安全挑戰後,紛紛把數據中心設在新加坡。「在全球範圍來看,新加坡與杜拜的數據開放性是最高的。」
韓軼東現在就職於國際開源資料庫公司PingCAP,日常工作便是與跨國企業和當地公司合作,為他們提供穩定高效、安全可靠、開放兼容的新型分布式資料庫TiDB。
「新加坡就是這樣一個理想的數據樞紐,它的數據資源流動性極高。」
2020年以來中國網際網路公司也開始重倉新加坡。
2020年5月,阿里巴巴以84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了新加坡安生保險大廈50%的股權,並將其作為Lazada的總部;騰訊也宣稱將在新加坡設立區域中心;愛奇藝則將全球總部設在了新加坡;位元組跳動在2021年5月任命剛剛從小米加盟的周受資擔任TikTokCEO,並讓他常駐新加坡。有媒體報道稱,位元組跳動在新加坡開放的招聘崗位涉及數據管理、電子商務、支付等多個領域,占其全球招聘數量的四分之一。

這些有全球化野心的中國科技公司在新加坡的布局帶來了更多「技術移民」的機會。阿里巴巴和位元組等公司就像他們的矽谷對手一樣,開始出現大量跨國輪崗或者調配的員工。
最近一年,黃生感到國內前同事找他了解近況的頻率在增加,而且他明顯發覺,這些人的選擇在變得更多。
「在新加坡的中國公司、甚至公司內部跨國派遣機會,美國公司亞太總部,新加坡本土的大公司。甚至一些投資機構的轉行機會。花樣越來越多。」
自2020年開始,由行業需求帶來的國內網際網路人才遷徙現象更加明顯,來新加坡工作的國內網際網路人急劇增加。據新加坡招聘網站NodeFlair稱,每周僅技術崗位空缺就超過500個,該公司目前正在幫位元組跳動和Shopee招聘人才。
「我剛來這邊時,在網際網路行業的中國人多是畢業後工作的留學生;後來中國出海企業來到東南亞,也帶來了一波人才,但以新加坡為重心去開展業務的相對還是比較少;再後來本土公司Grab和SEA做起來了,國內BAT大廠也開始在這邊招兵買馬,大量投資收購當地企業,也自然從國內帶來了大批人才。」已在新加坡工作生活十五年的韓軼東表示。
在新加坡複製中國網際網路
不過,與巨大機會對應的,往往就是巨大的不成熟。
來到新加坡的中國網際網路人,經歷過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的黃金十年後,無論從研發技術還是產品形態上,都有著遠超當地行業的見識和能力。這讓他們初來時感到不小的「落差」。不少國內一線從業者發現,自己低估了新加坡「現實的貧瘠」。
「我之前預計這裡(新加坡)怎麼也有國內二線網際網路公司的技術水平,但實際上連國內的平均水平都不到。」彭哲夫說,網際網路行業的技術很容易量化,而他自己又是做平台基礎設施的行家,一個產品的技術水平如何,他觀察兩天就有數了。
彭哲夫直言,初到新加坡時內心的失落感是無法掩飾的。他就職的網際網路企業在幾年間實現了驚人的爆髮式增長,規模甚至超過了國內部分大廠,可短期增長帶來的副作用之一是平台基建不完善,與國內歷經十年技術沉澱打造的產品相比,確實有些相形見絀。
但這也正是機會所在。
對於程式設計師來說,國內網際網路的技術固然成熟,留給一線人員施展的空間也逐漸縮小,把國內戰場中鍛造出的實力放在起步階段的東南亞移動網際網路中,猶如乘著時光機進行一場降維打擊,做出成績只是早晚的事。
「很多經歷過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的業內人士會發現,東南亞網際網路市場的現狀,跟中國10年前非常像。因此中國的數字經濟發展史對新加坡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參照物,對很多中國網際網路人來說也是個難得的機遇。」劉晉榮表示。
事實上,新加坡本土最成功的公司身上,也有相似的路徑的影子。
被稱為「東南亞小騰訊」的SEA(冬海集團),創始人李小冬(Forrest Li)是出生在中國天津的華人,見證過BAT的崛起,他非常清楚自己創業的目標,在公司成立之初就表示「要做東南亞的騰訊」。他先是創辦了SEA的前身Garena,主營遊戲代理業務,通過《英雄聯盟》的東南亞代理業務,一方面接受了騰訊投資,另一方面一舉成為了東南亞的遊戲霸主。
之後,2015年,看著國內電商的火熱,他又在東南亞推出了電商平台Shopee,效仿淘寶C2C的模式直接跳過了競品扎堆的PC電商時代,並由此收割了一大波東南亞移動消費的初代用戶。SEA於2017年正式上市,成為東南亞首屈一指的網際網路公司。

而且,在SEA的發展過程中,也沒少得到來自國內網際網路巨頭裡老將們的指點。據知情人士對品玩介紹,前阿里巴巴早期員工和前美團COO干嘉偉現在就在新加坡。他加入高瓴資本後,被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借給」SEA,用他在阿里巴巴和美團都驗證過的經驗幫助SEA快速推動地推等業務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