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時出意外致永久癱瘓 青年不畏苦實現執教夢

受傷之後,沒有一天是不需要幫助的。我每天從早到晚都是需要他人的幫助,這也讓我發現周遭存在著很多熱心的人願意幫助我,讓我看到很多人都有著善良的一面。」
31歲的黃子恆是尚義中學的一名教師,2013年他在參加大學一場迎新會時發生意外而掉入海中,造成脊椎受傷,胸部以下部位癱瘓,連手指頭都動不了。雖然生活從此產生巨變,他沒有放棄當教師的夢想。
黃子恆是今年的吳作棟協立獎(Goh Chok Tong Enable Awards)獲獎者之一,他接受《8視界新聞網》訪問時說,剛受傷時,醫生告訴他一到兩年後可以康復,他也以為癱瘓只是暫時性,無奈之後的每天復建都不見有效果,這讓他有機會慢慢接受永久癱瘓的事實。
幸運的是,從中學時期就想當老師的他,即使在發生意外後,依然獲得執教鞭的機會。雖然行動上有限制,不過負責物理課目的他,會善用科技為學生上課,例如用平板電腦把資料投影在白板上,需要做實驗時,因不能親自示範,便以指導方式讓學生動手嘗試,也會上網找來相關實驗視頻,讓學生下課後能複習。
他說,學生和同事都給予幫助,也接受他這樣非一般的教師。
「我覺得能在學校里工作也是一件不錯的事情,因為我可以讓學生看得到他們的老師是一名殘疾人士,也有辦法像所有人一樣能教導他們……我希望他們長大過後到社會工作時,也可以更加體諒周圍的人。」
每天需要他人幫助 積極面對生命是最好的回報

尚義中學教師黃子恆。(圖:陳良同)
在日常生活中,即使如推開一扇門這樣簡單的動作,黃子恆也需要他人幫助。受傷後,他發現周遭很多人都有著善良的一面,熱心給予大大小小的幫助。他也認為,要回報這些幫助過他的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積極地面對生活。
「世界不是因為我的殘疾而繞著我轉,我所得到的這些幫助不是理所當然,最好的回報,就是讓這些幫助我的人覺得,他們幫助我是值得的。」
這些年來也讓他深深體會到,一個人的價值不在於本身,而是可以在周遭人的生命里,創造出價值。
殘疾人若不需幫助 應予以尊重
黃子恆說,每一個殘疾人士都不一樣,他們病情可能相同,但每個人能做的事情不一樣,因此希望更多能人伸出援手,但有些殘疾人士如果不需要幫助,人們也應該尊重他們。
他認為,本地在接受殘障人士方便已經做得很不錯,但在就業方面,一些公司仍可以更包容和有同理心,了解殘障人士的需求,給予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