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 新加坡將設亞洲首個航空業調解糾紛機制,促進在亞洲航空糾紛中採用和推動調解。
調解航空企業糾紛以前必須到歐洲進行,海牙航空仲裁法院與新加坡國際調解中心周三在樟宜會展中心簽署諒解備忘錄,合作建立亞洲首個航空業專業調解機制,調解糾紛涉及法律權利、商業利益、個性、關係等。
上述諒解備忘錄分別是由海牙航空仲裁法院調解常設委員會聯合主席黃緯漢和新加坡國際調解中心執行長全會民代表簽署。
全會民說,航空業講求速度,法律業則需要較多時間處理案件,因此調解糾紛除了具有成本效益、保密性和能夠重建關係之外,也能更快速地解決商業糾紛 。
他舉例,該中心在農曆新年假期期間,應當事人的要求,在三天內安排一次調解,然後又花了兩天時間進行調解和簽字。
「當事人來自海外,因此我們採用了混合調解的方式,由新加坡的律師和當事人透過Zoom電話進行調解。這是一起複雜的高額糾紛,僅用一周時間就透過調解解決了。雙方都對結果非常滿意,並可以繼續保持業務關係。」
全會民透露,該中心經常在幾周內安排這類的調解,受理的案件超過360起,和解率約為70%,迄今為止最大的案件爭議額數達40億美元。
海牙航空仲裁法院調解常設委員會聯合主席黃緯漢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航空業常見的糾紛包括在原件製造商的消費者之間,這些糾紛與購買商品或服務有關。
「在一般情況下,一些糾紛可以透過專家裁決迅速解決,這也是一種調解方式。相反地,選擇採取訴訟須經歷非常複雜且漫長的過程,而且費用昂貴。」
他說,人為糾紛也是航空業的常見問題。有些糾紛更適合訴訟仲裁,但有些糾紛更適合調解,特別是那些可能涉及非現金的支付方式。
「調解糾紛不僅注重法律,也注重關係,因此對文化敏感是非常重要的。」
他指出,新加坡是文化大熔爐,習於不同文化的細微差別、語言及經營方式;新加坡也擁有強大的法律基礎設施,以及值得信賴的法律體系、極低的貪污率、非常稱職的專業律師和航空業專家等。
他說,集結所有優勢,新加坡非常適合成為調解航空糾紛的新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