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不離手的時代,智慧型手機製造商每年都會將產品推陳出新吸引顧客購買,科技巨頭蘋果9月22日推出的最新iPhone 15不出所料,如同往年吸引數百人在烏節路漏夜排隊。
新加坡去年的智慧型手機普及率逼近94%,沒有手機的日子要怎麼過,年輕一代恐怕難以想像。
在手機問世之前,許多人的「通訊救星」是公共電話。但到了現在,每10人中就有超過9人擁有手機,新加坡還有公共電話嗎?
信不信由你,這道問題的答案是:有!
多數設在一房二房式組屋區

新加坡仍保留200個公共電話,其中150個設在年長居民較多的一房式和兩房式組屋區。(聯合早報)
一名讀者日前投函《聯合早報》說,他以為本地的公共電話已不復存在,沒想到在一座二房式組屋樓下發現了一台投幣式公共電話,讓他很驚喜。
2017年的一組數據顯示,新加坡僅剩約2000台公共電話。
今年初,資訊媒體發展局在回復《聯合早報》詢問時指出,新加坡仍保留200台公共電話,而都是由兩大電信公司新電信與星和經營。
換言之,公共電話的數量在五年內跌了約九成,需求銳減的主因就是幾乎人人都擁有手機。
儘管如此,資媒局發言人說,新電信和星和必須繼續提供公共電話,確保每個人都能獲取基本的電話服務。
至於公共電話的受眾群有哪些人,從它們的所在位置就能大略明白。
遍布全島的200台公共電話,其中150台設在年長者較多的一房式和兩房式組屋區,為沒有手機的年長居民提供便利。

新電信2020年起也把所有付費公共電話轉為免費。(新電信網站截圖)
此外,新電信2020年起也把所有公共電話轉為免費使用,星和則象徵式收費,撥打本地電話每三分鐘只收1角。
這個安排不但方便年長人士,也惠及部分離鄉背井的客工。

一些離鄉背井的客工可能也還會使用公共電話聯繫家人。(聯合早報檔案照片)
上述《聯合早報》讀者在信函中寫道,新加坡客工的比率逐年上升,一些來自貧困國家的客工可能沒能力買手機,付不起手機月費。
他說:
「公共電話對於這些客工還是很有用的,至少能讓他們聯絡遠在千里之外的家人。」
他認為,公共電話仍有需求,可惜它們已不常見。他因此籲請當局在租賃組屋、客工宿舍、醫院和診療所等地點安裝多幾台公共電話,方便有需要人士。
80、90年代是「鼎盛時期」

70和80年代在全島安裝的各種公共電話。(取自Nostalgic Singapore臉書群組)
回顧本地公共電話的進化史,其全盛期相信是在80及90年代。
60年代初,新加坡約有250個投幣式公共電話。到了70年代末,國家發展部實施計劃,要讓公共電話的密度翻倍,從每公里7個增至14個。

裝置在組屋底層的公共電話。(聯合早報檔案照片)
當時,最主要的考量是用戶申請住家電話線的等候時間過長,因此提供公共電話的電信業者,得在每座組屋底層安裝至少一台電話。
邁入80年代,公共電話服務為電信業者帶來可觀的收入。1987年,電信公司通過公共電話賺取了2040萬新元,利潤隔年增至2400萬新元,創下新高。

插卡電話於1985年在新加坡問世。(聯合早報檔案照片)
1985年,新加坡首次出現插卡電話(cardphone)。業者之所以會推出這款新型公共電話,與當時嘗試走向「無現金付費」不無關係。
業者察覺,投幣式電話投入市場幾十年後,開始出現維修和可靠性的問題,有些甚至遭到破壞,其中的硬幣也被偷竊。預付卡因此被視為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
80年代末,插卡電話成功推行幾年後,郵局、電信公司店面、以及萊佛士坊等使用率較高的地方安裝了多台電話。
插卡電話熱度不減,有趣的是,為了避免使用者在繁忙地區霸占電話(call hogging),這些地方都會同時安裝投幣式和插卡電話兩種公共電話,後者只能撥打國際電話,以免公眾用它們來「煲電話粥」。
就這樣,投幣式電話和插卡電話共存著。1999年的一組數據顯示,當年單是新電信在全島就設有2萬個公共電話,這個數字到了2000年以後開始減少。

電話卡設計琳琅滿目。(取自Remembering Singapore網站)
公共電話不只曾是新加坡人生活的一部分,也帶動了電話卡風潮,其設計琳琅滿目,包括新加坡的景色、文化、食物等。
電話卡早期只有2元、5元和10元的面值(denomination),後來才推出20元及50元電話卡。
極具特色的時代印記

一些老字號的咖啡店,幾年前還找得到橘色公共電話Coinafon。(海峽時報)
說到新加坡的公共電話,其中一個最具特色的就是這款橘色電話,名為Coinafon。
1971年,新加坡電話局(新電信前身)引進了首個Coinafon,一般能在雜貨店或咖啡店找得到。
它最初的設計為旋轉式按鍵(rotary dial),1984年才有按鈕和數字顯示,讓用戶能檢查他們按下的號碼是否正確。
時隔多年,這款公共電話已經越來越少見。
想要細看這款電話,倒是可以到新加坡博物院一趟,因為擁有數十年歷史的它已「晉升」為館藏。

Coinafon成為新加坡博物館的館藏。(海峽時報)
紅螞蟻還在網購平台上發現有人出售它,雖然未必能使用,但用來做擺設品,也能為家中增添一些復古氣息。

(Carousell網站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