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岡州會館的外部。(圖:CNA/Ili Nadhirah Mansor)
近年來,本地的宗鄉會館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作為華人移民社區的紐帶,早期的宗鄉會館為移民提供住所、工作機會、教育以及婚喪服務,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國家發展,會館的角色逐漸削弱,使得會館的存在意義變得模糊不清。
據新傳媒英文新聞網CNA報道,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SFCCA)統計,現存的宗鄉會館數量超過300家,會員總數約11萬。會館普遍面臨會員老齡化和新會員增長緩慢的問題,許多小型會館已逐漸停止活動。
隨著社會的變遷,會館面臨的困境愈發凸顯。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日漸減少,許多人認為會館只是老人聚集的場所。在現代化的背景下,保留會館的獨特性也成為一大難題。
嘗試將宗鄉會館「年輕化」
一些會館已經開始採取措施吸引年輕會員。茶陽(大埔)會館就推出了青年計劃,通過提供商業機會和資源,吸引年輕一代加入。
茶陽(大埔)會館的羅天鍇表示,文化傳承雖然重要,但吸引年輕會員的關鍵在於提供對他們日常生活有價值的東西。例如,通過組織與科技公司合作的商務考察活動,讓年輕人看到加入會館的實際利益。
性別與代際差異的挑戰
此外,宗鄉會館中性別差異和代際差異也是問題之一。傳統會館的管理層以男性為主,女性會員在決策過程中往往缺乏話語權。隨著時代變遷,一些會館已逐步改善這一情況,吸引更多職業女性加入,開始重視她們的意見。
岡州會館的黃鈺清回憶道,她在加入會館時,曾因性別而面對諸多限制,但通過自身的努力和成績,她逐漸改變了他人對女性會員的看法。如今,該會館的理事會成員中,有超過一半為女性。

岡州會館的黃鈺清回憶道,她曾因性別而面對諸多限制,但她通過努力逐漸改變了他人對女性會員的看法。(圖:CNA/Ili Nadhirah Mansor)
堅持傳統還是走向現代化?
宗鄉會館的未來走向仍然充滿不確定性。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助理教授Ong Soon Keong認為,如果會館堅持傳統身份而不做出改變,未來吸引年輕一代的難度將越來越大。然而,如果會館過度現代化,也可能失去其獨特的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