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戴森新出的吹風機可謂是成為不少女生的心儀禮物首選,近3000元是售價確實是成為了奢侈品,不過人家裡面的黑科技也是讓大部分人經受不住誘惑,大有一機在手,百變髮型的趨勢,估計美髮店的「托尼」老師現在是心情沉重。

不過就當大家還沉浸在黑科技吹風機上面時,戴森又爆出驚人消息,戴森新加坡電動車工廠2020年完工。

戴森表示,這一決定是基於工程人才的可獲得性、區域供應鏈以及與一些關鍵目標市場的地域接近程度而作出的,但成本不在考慮因素中。該公司目前在新加坡有1100名員工,在馬來西亞有1300名,在中國有1000名,在菲律賓有800名。而新加坡作為世界上經商成本最高的地區之一,製造業的空間成本也是非常昂貴。
那麼面對如此高昂的成本,戴森為什麼還會選擇在新加坡建廠而不是在中國呢?
首先,新加坡政府的巨額補貼彌補了成本劣勢;中國和新加坡之間的貿易協議讓戴森電動車出口到中國擁有不錯的條件,而且新加坡的港口條件便於把車運往中國;整個東南亞的供應鏈很方便利用;最後,新加坡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是中國無法企及的。

不過對於一家造吸塵器和出風機的廠商能否造車大家想必還是持懷疑態度。對此,戴森集團正計劃利用其在電池和電動機方面的現有知識,通過一系列電動車進軍汽車行業,其計劃為電動車項目投資20億英鎊,其中,10億英鎊用於電池技術,另外10億英鎊用於車輛研發和生產。

個人認為,除以上資金保障外,戴森進入電動車領域還是有一定優勢的。首先,戴森作為電器商在電池方面應該會有一定的技術優勢,尤其是在電控方面,超靜音的戴森吸塵器以及吹風機馬達已經做到了極致,這樣的技術相比會應用到電動車上。

其次就是戴森在設計方面有著更大的優勢,對於戴森新出的吹風機卷髮棒的設計確實是引領了潮流,而這樣的設計引用到電動車上想必會產生更大的效果。所以對於戴森電動車的設計,本人還是比較期待的。

目前,戴森還沒有公布過任何關於電動汽車的設計,不過根據詹姆斯-戴森本人此前的說法,這款電動汽車將與市場上現有的電動汽車大有不同,而且價格不會「很便宜」。鑒於戴森的吸塵器、電風扇、電吹風這三大主打產品均定位高端市場,市場人士預計,戴森電動車也將維持高端形象,並與特斯拉在電動車市場定位上展開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