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是手機錢包交易額增長最快的東南亞市場,未來五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45.5%,全球排第三位。我國手機錢包交易額從去年的11億6120萬美元(15億6880萬新元),預計於2025年增長至75億6570萬美元。
手機錢包滲透率不斷上漲
金融科技公司Boku與數碼科技分析機構Juniper Research日前聯合發布2021年手機錢包報告指出,到2025年,本地的手機錢包滲透率預計將達到95%,手機錢包用戶從去年的180萬人,將增加到580萬人。
報告寫到:「新加坡的手機錢包市場規模小,也比較零散,但對許多商家來說仍具備吸引力,因為當地人相對富裕和更加國際化。」
本地的三個手機錢包增長率也在全球名列前茅。GrabPay、FavePay和DBS PayLah!未來五年年復合增長率預計為42.6%,排在第四至第六位,到2025年的交易額預計分別達到28億美元、19億美元和15億美元。

東南亞未來五年 年復合增長率達25.5%
全球來看,手機錢包交易額增長排在第一和第二的是俄羅斯和巴西,年復合增長率是48%和45.8%。
若以區域來看,東南亞是世界上手機錢包增長最快的地區,未來五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25.5%。
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這六個市場,手機錢包的數量將從2020年的1億4110萬增至4億3970萬個。
這主要是因為電子商務的興起,以及Grab和Gojek等超級應用的主導地位,尤其是在菲律賓和印尼等市場,加速推動了手機錢包的採納率。
Boku指出,東南亞是世界上數碼化進程最迅速的地區之一。2020年,該區域新增4億名網際網路用戶,70%的人都經常上網。再加上冠病大流行期間的封鎖帶來的消費趨勢,推動電子商務的熟悉程度和手機錢包使用大幅上升。
此外,在使用手機錢包前,東南亞高度依賴現金和銀行轉帳,儲值手機錢包的便利性和普及性,將使東南亞在手機支付方面超越世界其他地區。

2019年,手機錢包超越信用卡成為全球使用最廣泛的支付類型,由冠病大流行推動的數碼化進程加速了手機錢包使用率,其中新興市場處於領先地位。
手機錢包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使用信用卡和NFC晶片的手機付款模式,如Apply Pay和谷歌支付Google Pay,這在發達市場比較普遍。在其他市場,儲值的數碼錢包如AliPay和GrabPay更普及,可通過QR碼付款,商家只需要列印出QR碼就可接受付款。儲值數碼錢包也可在網上使用。
Boku指出,增長最快的市場會是信用卡滲透率最低的市場,在北美和西歐,信用卡為基礎的手機錢包普及,因此增長率最慢。
整體來看,全球消費者不僅更常使用手機錢包,他們還使用更多種類的手機錢包。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高增長市場的消費者平均使用2.74個錢包。
Boku的執行長普里多(Jon Prideaux)說,全球商家要確保每個市場的消費者在付款方式上有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