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食物做成的肥料。(新加坡科學中心視頻截圖)
作者 徐子瓊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每年的「世界地球日」都有不同的主題,像是「講好我們的地球故事」、「氣候行動」等。今年的主題是——「修復我們的地球」。
為響應今年的「世界地球日」主題,李顯龍總理今早10點發了一則面薄貼文鼓勵大家從小事做起來保護地球,並通過新加坡科學館的一個視頻,教大家如何在家自製堆肥,將廚餘轉化為「寶」。
這麼一來,不僅可以解決我國的食物浪費問題,還可省下買有機肥料的錢。要知道,新加坡每年浪費的食物多達744噸!
還記得去年年中,新加坡推廣全民種菜嗎?為配合我國「30·30願景」,國家公園局當時免費給公眾派發了菜籽包,鼓勵大家在家種植可食用的蔬菜。
如果你也像紅螞蟻一樣在種菜後為有機肥料的來源傷透腦筋,有了這個科學館的教學視頻,現在就可以自己在家自製堆肥啦。一向秉持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紅螞蟻,自然要將這樣的「好康」與大家分享。
在家自製堆肥
自製有機肥料其實就是堆肥處理,將多種有機物質混合在一起,經過發酵得到可用於給泥土補充養分的肥料。
科學館的解說員在視頻中指出,要製作出高質量的堆肥,必須記住50:50的比例,一半「綠色」摻雜一半「棕色」。

(視頻截圖)
其中的「綠色」指的就是,含有豐富氮物質的:
蔬果屑
蛋殼
茶包
咖啡渣等

(視頻截圖)
而「棕色」指的則是,含有豐富碳物質的:
枯葉
樹枝
廢舊紙張或報紙(不帶彩色印刷的)
紙皮
雞蛋盒

(視頻截圖)
注意事項: 千萬千萬不要在堆肥裡面加入骨頭和肉(因為會招害蟲)、油脂(會擾亂水平衡)或者動物的排泄物(含有細菌),以免讓堆肥「毀於一旦」。
接下來可以開始製作堆肥了。

(視頻截圖)
將準備好的材料切成小塊後放進塑料盒裡,加上一點水然後攪拌均勻。拌好後就可以放置在陰涼處,記得每天充分攪拌一下。
之後要做的就是等待。
等上三至四個星期後,上述材料就會慢慢分解,變成大家所熟悉的自製肥料。

(視頻截圖)
是不是很簡單呢?
趕緊行動起來,一起為環保盡一份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