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加坡政府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研究顯示冠病患者康復後接種一劑疫苗能增強對病毒的免疫力,因此開放讓康復超過六個月的人接種。
根據六個月前的數據,新加坡本地當時已有近5.8萬名病患康復出院,而大多數康復病患是居住在宿舍的客工。對此,新加坡人力部發言人說:
「 僱主須為希望接種的客工進行相關的安排,我們已經開始通過電郵跟這些符合條件客工的僱主接洽,讓他們預約接種疫苗。
據悉,新加坡人力部已開始為冠病康復的客工接種一劑疫苗,符合條件的客工的僱主將收到人力部的電郵通知,讓他們為客工預約接種。

此外,新加坡人力部也指出,截至5月31日,約5萬5000名客工已完成接種冠病疫苗,占所有客工的五分之一。另有6萬7000名客工已接種第一劑疫苗,正等待注射第二劑。
新加坡客工的態度
對於新加坡衛生部推動雇員客工接種疫苗的做法,新加坡當地的一名僱主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支持,他說:
「 從僱主的角度來說,讓康復客工接種一劑疫苗能讓我們更安心,之前西雅兀蘭宿舍就有五名客工出現二度染疫的情況,讓所有人都感到擔憂。如果康復客工能接種疫苗,或能避免出現二度染疫和工地停工的情況。
他也指出,公司去年有接近一半的客工染疫並康復,雖然有一些客工已回國,但仍有不少康復客工還留在本地。
目前僱主最擔心的是員工染病必須暫停工程,尤其是不清楚康復員工體內的免疫力能持續多久,因此會儘快安排他們接種疫苗以獲得額外保護。
新加坡宿舍協會的工作人員也表示,希望康復客工在接種疫苗後,能進一步避免客工宿舍出現病毒傳播。對此,新加坡當地的非營利組織客工表示:
「 我們對於這項宣布表示歡迎,因為不少客工都向我們反映希望能儘快接種。這些客工的自由在疫情下受到了許多限制,他們也因此面對巨大的壓力。我們希望讓更多客工都接種後,當局能儘快解除相關的限制。
關於接種混合疫苗的解答
針對新加坡民眾近期關於疫苗接種的問題,新加坡衛生部對此也發表了解答。
據悉,隨著新加坡衛生部開放讓私人醫療業者在特別採用程序(Special Access Route,簡稱SAR)下申請引進獲世界衛生組織列入緊急使用清單的冠病疫苗,新加坡民眾將有更多選擇。

獲世界衛生組織列入緊急使用清單的疫苗,除了新加坡已在使用的兩種信使核糖核酸疫苗(mRNA Vaccine)以外,都是滅活疫苗(Inactivated Vaccine)和腺病毒載體疫苗(Viral Vector Vaccine)。
新加坡衛生部早前開放讓本地私人醫療機構申請使用新加坡現有的20萬劑科興疫苗(Sinovac)。因為嚴重過敏而無法接種mRNA疫苗的公眾可以免費到這些診所接種科興疫苗,其他公眾無需支付疫苗的費用,但必須支付診所的其他費用。
據新加坡衛生專家指出,由於屬於滅活疫苗的科興疫苗公開數據不足,因此目前還無法判斷混打mRNA疫苗和滅活疫苗的效果如何。
但他指出,研究人員在老鼠上進行的實驗顯示,先接種一劑腺病毒載體疫苗後,第二劑換接種mRNA疫苗,效果更好,產生的抗體比純打一種疫苗還要高。
不過,衛生專家認為,接種兩種不同的疫苗意味著接種者將面對多一倍出現副作用的風險。他解釋,國外混著接種疫苗是因為疫苗不夠,而且發病率高,在緊急狀況下才這麼做,而本地疫苗資源充足,因此沒有必要混著接種不同疫苗。

新加坡衛生部早前也宣布,讓接種第一劑mRNA疫苗後出現過敏情況的人士免費接種科興疫苗,本地有大約2000名這樣的人士,他們不應該再接種mRNA疫苗。
對此,專家建議,這些人士應在過敏症狀消除三至四周後接種第一劑科興疫苗,間隔兩至四周再接種第二劑。
新加坡民眾接種疫苗後出現不良反應
對於有些接種者的不良反應屬於延遲反應,他們在接種疫苗幾天、甚至是超過一個星期後,注射部位才出現紅腫、疼痛或紅疹等症狀。新加坡衛生科學局表示,在接種第一劑疫苗後出現這類症狀的民眾,還是可以繼續接種第二劑。
新加坡本地民眾在接種冠病疫苗後最常見的不良反應,與冠病疫苗產品信息中所描述的以及其他國家所通報的症狀一致,而且通常會在幾天內消退。

據悉,在衛生科學局接獲的4704起疑似接種疫苗後產生不良反應的報告中,最為常見的症狀是注射部位腫痛、暈眩、發燒、肌肉酸痛、頭痛、呼吸短促,以及紅疹、皮膚發癢、蕁麻疹(hives)和眼皮、面部及嘴唇腫脹等過敏反應。
有些接種者的不良反應屬於延遲反應,他們在接種疫苗幾天、甚至是超過一個星期後,注射部位才出現紅腫、疼痛或紅疹等症狀。目前,其他國家的接種者中也有出現延遲反應的現象,症狀通常會在幾天內消退,無須接受治療。
對此,新加坡衛生科學局表示,在接種第一劑疫苗後出現這類症狀的民眾,還是可以繼續接種第二劑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