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8月24日)中午,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啟動核污染水排海。福島核污染水排海計劃的正當性、合法性、安全性一直受到國際社會質疑。

新加坡表態將持續密切監管進口海產品
對於日本的行為,新加坡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在8月3日對議會關於福島核電站廢水排放相關問題的口頭答覆中表示,新加坡環境局早在2019年就開始密切關注新加坡周圍海域的輻射量級,目前並沒有發現任何問題,根據洋流的方向,預期日本核污染水的排放也不會影響新加坡。

(新加坡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
同時,新加坡食品局會加強對日本食品進口的監管,以保證新加坡的食品健康安全。

(傅海燕女士對議會關於福島核電站廢水排放相關問題的口頭答覆
來源:新加坡永續發展和環境部官網)
此前,在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引發福島核電站核泄漏之後,新加坡曾禁止進口福島和周圍縣城的農產品,並於2021年取消了這一項禁令。
此舉引發了眾多網友的熱議,有些人強烈抗議,也有的人一副看熱鬧的心態,還有的人覺得日本的行為沒有問題,表達了對日本政府的支持。



多數網友表達了對日本這一行為的憤怒

有新加坡網友表示不會吃任何日本的食物

也有人一副看熱鬧的姿態

更有個別人認為日本的計劃對人類和環境的放射性影響「可以忽略不計」。任何反對意見都是無知的,而且都是基於迷信。

各國表示譴責抗議
中國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
與此同時,世界各國紛紛表示強烈譴責與抗議。尤其是日本的鄰國中國和韓國。
韓國各地舉行抗議,反對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決定。韓國政府表示,韓國外交部將時刻做好準備,一旦排放不符合標準,韓國將立即就此向國際法庭提起訴訟。
參加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對福島排海問題的中國專家劉森林今年七月指出,國際原子能機構相關結論只反映日方當前對核污染水的管控措施總體符合IAEA安全標準,不代表在未來3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都符合IAEA安全標準;另,他認為,這份報告並不代表IAEA認可日方排海決定的正當性,也不代表IAEA核可或批准日方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

在日本啟動核污染水排海後,中國海關總署宣布全面暫停進口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要知道,中國去年從日本進口的水產品總額高達34億元人民幣,是日本最大的水產品進口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來源:中國外交部官網)
關於中國宣布全面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一事,日本外相林芳正24日表示「極其遺憾,完全無法接受這一併非基於科學根據的措施,已要求立即取消」。
中國部分地區食鹽被搶購一空
朋友圈已經有人開始賣凈水機和鹽了


視頻中的食鹽目測就有幾十袋。

超市裡的食鹽被搶購一空。


網友調侃:已出現第一批受害者。

中國鹽業集團在昨天(8月24)晚上發表了聲明,指中國的食鹽不受日本核污染影響。

自媒體出現關於海洋生物變異的視頻和科普內容





核廢水入海
食品安全如何保證?
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最關心的可能就是,海鮮還能吃嗎?

香港食物及環境衛生諮詢委員會主席梁美儀呼籲市民減少吃大型魚類,例如藍鰭吞拿魚,每年最多可淺嘗一、兩次,同時少吃比目魚等底棲魚類,以及貝類或蚌等會過濾水中有機物的生物。

他解釋,大魚屬海洋食物鏈的高層,會吸入不同污染物,可能對人體有害。
事實上,放射性核素可能在海洋生物體內富集,影響海洋環境,部分核素還會隨著洋流向其他海域遷移、擴散。根據一項研究預估,福島核電站的廢水一旦排海,57天放射性物質將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10年後蔓延全球海域。一些原子同位素衰變過程需要數萬年甚至幾十萬年。核廢水的排放,對全球海洋環境乃至生態環境的破壞,都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