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朋友生日
慫恿他一起去吃了頓海底撈
本想順便圍觀一下海底撈式慶生的迷惑現場
(並不是想去看戲)
比如像這樣的

或者像這樣的

結果可能是因為疫情的原因
服務員都很矜持保守
只是唱了歌
連個燈牌都沒有
白白期待了一場

回想起來
前段時間海底撈上了熱搜
因為他的創始人——張勇夫婦
蟬聯新加坡首富

在2019年的福布斯富豪榜上
張勇夫婦就以138億美元成為新加坡首富
也就是說
從去年榜單發布到今天
這對夫妻的身家漲了約52億美元
大概70億新幣

誒等等?似乎不太對啊?
不是因為疫情,海底撈門店各種虧損嗎?
咋還能蟬聯首富呢?

阿吐今天就開啟學習模式
扒一扒
海底撈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首先,因為受到疫情影響
海底撈門店血虧的確是事實
根據官方8月25日發布的年中業績公告
今年上半年
海底撈集團實現收入97.6億元
同比下降16.5%
凈虧損9.65億元

這也是海底撈自上市以來
出現的首次業績虧損
在去年同期
他的盈利為9.11億人民幣
也就是說
今年的凈利潤相比去年同期
降幅超過200%
然而
業績虧損並沒有影響海底撈的股價
今年7月開始
他的股票價格就保持著一路瘋漲的趨勢

8月28日收盤的時候更是一度觸及49港幣
達到2018年上市以來的歷史最高價

這對於持有海底撈60%股份的張勇
無疑是身價暴漲的重要原因

但是為啥門店一邊虧錢
股價反而逆市上漲了呢?
其實本質上講
是因為廣大韭菜股民
對於海底撈的未來看好,有預期

股民投資
投的是未來增長的可能性
而不是現在的確定性
而大家對海底撈的預期來自於
他在疫情期間的各種大動作
海底撈先是瞄準火鍋外賣市場
優先在各地區推出
「安心送」和「無接觸配送」外賣服務

這一舉措立即奏效
今年上半年
海底撈的外送業務收入超4億
占總收入的比重由去年的1.6%增加到4.2%
外賣業務的收入跟往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23.7%

除了搞外賣
海底撈還忙著擴張
在別人各種關店、倒閉的時候
他以更低的租金
在更好的位置開了173家新店
平均一天開一家
奠定了品牌的主力地位
也為未來的業績增長鋪好了路
數據參考:從2016年年底到2019年年底,海底撈門店數量的年復合增長率高達63.4%。同時,從2016年到2019年,海底撈營業收入從78.08億元增長到了265.56億元。

除了各種開店
海底撈還布局了很多快餐子品牌
像是十八汆、佰麩私房面、
撈派有面兒、新秦派麵館等等等等
這些都將成為海底撈業績增長的新動力

韭菜股民們看完這些動作
再結合2019年上半年
海底撈9個多億的純利潤
便自然而然的對疫情過後的他
有了很好的預期並開始買買買
海底撈股價暴漲也就順理成章
大股東的身價當然也蹭蹭蹭向上

一番分析下來
覺得海底撈的各種操作還是挺牛x的
而張勇夫婦在未來的幾年
穩坐新加坡富豪的頭把交椅也不是不可能

話說回來
對於一個不炒股的普通消費者
火鍋店的本質還是味道和服務
如果不考慮海底撈偶爾令人窒息的服務
阿吐覺得他們家
除了食材比較衛生和新鮮
湯底並沒有什麼特色
味道也一般般
你們覺得他家怎麼樣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