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新加坡的三分之二國土為集水區,因此確保新生沙的環境標準足夠嚴格,不影響水資源和環境至關重要。
試驗計劃的目的是為了評估處理後的垃圾焚化底灰實際運用時對環境的影響,以及搜集數據審核暫定的新生沙環境標準。
除了鋪設人行道和修路,新生沙也可用於三維列印;新加坡公司泛聯集團(Pan-United)在經過六個月的試驗計劃後,成功以新生沙(熔渣)取代約20%的骨料,以三維列印的方式列印出寬80厘米、長105厘米、高60厘米的矮凳。

圖:以新生沙取代約20%的骨料的矮凳
圖源:NEA 網站
用作細骨料的沙在新加坡很難找到,而新生沙是合適的替代品;泛聯集團正加緊研究,嘗試將百分之百的骨料換成新生沙。
新加坡目前每天有超過1400公噸垃圾焚化底灰與600多公噸淤泥等不可焚化垃圾;若假以時日新生沙被證實不會影響水資源和環境,這不但會開擴新加坡建築所需沙的來源,更能幫助新加坡完成垃圾閉環。
除了新生沙,新加坡也正打算推出新生油。
-----將塑料垃圾Recycle 成新生油(NEWOil)
在研發出新生水與新生沙後,新加坡正在探討研究將塑料垃圾製成「新生油」。

圖:塑料垃圾
圖源:The Straits Times 網站
據了解,目前市面上塑料回收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將塑料回收、機械處理後成為塑料顆粒,再次使用生產;這一過程被稱為機械回收。
另一種則是化學回收,即是利用熱量和化學的形式,將塑料分解。某些不適合機械回收的塑料只採取化學回收的方式去處理,這指一次性塑料和受污染的塑料。
新加坡有關當局正在研究以化學回收的方式,將回收塑料轉換為高價值產品如熱解油(pyrolysis oil),可作為原料供應給新加坡本地石化業。
與此同時,由塑料垃圾製成的「新生油」可加強新加坡資源韌性之餘,讓新加坡更加接近零廢棄國家和低碳經濟這兩個目標。

圖:塑料垃圾熱解油化
圖源:每日頭條 網站
至於機械回收部分,新加坡德國商會2020年8月會宣布,將歐洲德語系國家的再循環專長引進新加坡,目標是將新加坡打造為塑料回收的區域樞紐。
對此,新加坡德國商會將在新加坡成立塑料再循環卓越中心,而中心的首要任務是設立「以瓶制瓶」(bottle-to-bottle)的PET塑料瓶再循環廠,將德國經驗轉化為符合新加坡和東南亞民情的做法,促進新加坡與德國兩國之間政商的合作。

圖:PET塑料瓶再循環廠
圖源:Positive News 網站
新加坡的機械回收與化學回收這兩個領域在新加坡都處於起步階段,因此有必要和和業界夥伴探討設立試驗設施及合作,在接下來數年協助奠定新加坡的化學回收產業鏈,為新加坡未來經濟發展及國人就業機會做出貢獻。
新加坡零廢棄總藍圖的面世,是希望能讓新加坡克服資源有限的問題,並維持生態的平衡。不過,目前的情況似乎表示,通過逐步影響新加坡國人為家園主動做環保的意識,內化成社會規範的努力或許並不可行。新加坡的零廢棄之路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END
資料來源:
《聯合早報》
The Straits Times
8世界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