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曆七月喊標接班人難找 恐傳統走入歷史
農曆七月除了五光十色的歌台,競標福物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受訪喊標司儀表示,中元節喊標活動需求強勁,但司儀供不應求,接班人又難找,擔心傳統走入歷史。
拜師七年,再經過兩年訓練,50歲的王裕昌將在這個農曆七月初七正式出師,獨當一面,主持喊標活動。
「很多年前已經把我帶上了這個標台,不過就是怕一個人要面對這麼多賓客。久而久之常常跟他的場的時候,他就會把麥克風推給我,讓我從中來克服這個問題。」
他的師傅林清河說,每年的農曆七月都會主持至少150場喊標活動。過去30年,他致力栽培新一代喊標司儀,但要找到能夠勝任這份工作的人難,他至今只收了13個徒弟。
「看到一些年輕人,我就鼓勵他們,如果你敢上台,敢拿麥克風,應該學習出來喊。困難的就是還沒有喊標的時候,什麼都可以。到台上你拿麥克風給他,他就過不了那關。」
29歲徒弟胡棉炳三年前入行,他希望藉助科技吸引年輕人加入行業。
他說:「就是用live來談,Facebook我們會用貼文,就是今天正月初一,真正我們要怎麼拜,這一門的文化怎樣傳承下去。」
供應福物的李順清,也擔任喊標司儀的工作6年。他曾嘗試收徒弟,但感嘆不容易找到具備喊標條件的人。
「福建話要比較好。臨場表現非常重要,因為頓時間內,比如說1688我們要怎麼喊,1588、1088、一定發發,這些都是沒辦法教的,這些都是徒弟本身要會吸收,懂得應變。」
他也指出,今年有不少公司開始承辦喊標活動,相信接下來的需求會提升,但喊標司儀供不應求的情況令他感到擔憂。
- CH8/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