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居家康復計劃推出後備受爭議,最令人關注的是新型冠狀病毒患者在家養病是否會傳染給家人,一名已康復患者分享,全家從一開始就做足防範措施,即使全程在家休養,兩個同住的成年孩子也沒有被感染。
52歲女秘書符女士和一對20多歲的兒女住在宏茂橋一帶,3人都已經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種。
符女士是在本月15日早上突然開始流鼻涕,但當時並不以為意,其女兒佳慧(25歲,人事部執行員)警覺性很高,立即規勸母親去看醫生。
佳慧和弟弟也從當天上午開始,就和母親保持距離,吃晚餐時也另外分配一份飯菜給母親,而不是像往常一樣共享菜肴。
符女士到了晚上開始喉嚨癢和咳嗽,隔天上午就到診所接受檢測。她受訪時透露,在知道自己的抗原快速檢測結果呈陽性後,她就立即在家裡戴上口罩,收拾需要的東西到主人房自我隔離。
「兩名孩子也馬上將家裡的東西消毒一遍,包括廚房用具、地板、電話,還有門的把手。」
由於符女士確診的時候,居家康復計劃剛開始,許多程序相當混亂,符女士的孩子就自己上網看資料,了解病患在家養病,同住的家人應該怎麼做。
符女士在確診第七天的抗原快速檢測就呈陰性,一對兒女在結束隔離時的聚合酶鏈式反應檢測也呈陰性,一家人平安地度過居家康復期。
符女士表示,剛確診時,居家康復計劃也剛開始,因此信息的確有些混亂,但她表示理解,並認為這個計劃對輕症者來說是個很好的安排。關鍵是,兩個孩子都很清楚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以免被感染。
她說,自己能在熟悉的環境養病,而且知道孩子就在門外,能隨時給她支援,讓她倍感安心。
她也認為,目前病例大幅增加,醫院的資源應該保留給病情較嚴重、更需要醫護人員照顧的病患。
符女士也很慶幸,因為自己發病當天剛好在家辦公。而且,由於和同事在工作場所一直嚴守安全距離措施,即使在發病前幾天回公司上班,也全程戴著口罩,沒有和同事吃飯。除了沒有傳染給家人之外,同事們也都安然無恙。
符女士的女兒分享避免病毒在家中傳播的經驗,並強調同住的家人都要勤洗手和消毒,不要用手碰觸臉部任何部位。
5招避免病毒在家中傳播:
(1)家人如果出現症狀,就應該立即保持距離,避免共享餐食。
(2)家人的抗原快速檢測結果呈陽性後,就立即戴上口罩,收拾好需要的東西,在有廁所的房間隔離。在抗原快速檢測呈陰之前,一步也不踏出房門。
(3)家裡的東西都消毒一遍,特別是經常碰觸的東西。
(4)患病的家人在養病期間,吃飯使用即用即丟的餐具。
(5)病患的衣服都要經過消毒,和其他家人的衣服分開洗。
(6)全家一律用手機溝通,直到檢測呈陰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