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新加坡申請PR難,但萬萬沒想到,會難到這個程度。
01
一名在新加坡工作的女子表示,自己是俄羅斯人。
雖然出生在新加坡,家在新加坡,大部分時間都在新加坡生活,如今也在新加坡工作,她也覺得自己像個新加坡人。
但實際上,她不是,她甚至連PR都沒能申請下來。

「我一直都在這裡,家在新加坡,而不是俄羅斯,因為我從未在那裡生活。」
她曾試圖申請PR,但並未過審,如今還在努力,正在獲得就業准證。
作為一名沒有新加坡身份的「新加坡人」,她在新加坡經常陷入尷尬的地步。
經常會有外人混淆她的身份,有人認為她是俄羅斯人,也有人認為她是美國人,也有人感覺她像是其他國家的人,但當知道她在新加坡出生並長大時,所有人都很困惑。
正如她所言,自己像是一個新加坡人,各種生活習慣,包括外出吃雞飯等等,但可惜,她不是。
「我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外籍人士,儘管我出生在這裡。」
02
小魚從2005年大學畢業就來新加坡工作,到現在已經18年了,幾乎把青春全都奉獻給了新加坡。
小魚之前已經申請過2次PR,都被拒了。這兩天剛剛收到通知,第三次PR再次被拒。
她自己都絕望了,接連3次悲劇,一點也看不到希望。

沒有新加坡公民/PR身份,小魚的工作受限於SP准證的限制,薪水並不高。想要換個工作很痛苦,大部分都是要求PR或本地人,很多公司還沒有定額……
現如今,小魚仍是單身一人,每個月拿著不到4000新元的薪水,在新加坡過著簡單的生活。
03
新加坡國大碩士生工作5年,申請PR接連2次悲劇,「這已經是第二次申請PR被拒了……」小寒淡淡地說道。
如果說第一次申請被拒,是因為資料準備不齊全。那這一次,小寒實在想不明白,自己為什麼再次被拒。

小寒從中國本科畢業後就來新加坡國立大學就讀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就在新加坡工作,拿的是EP准證,已經5年多了。
按說無論是學歷,還是在新加坡待的時間,小寒看上去都符合要求了,但就是接連2次申請PR失敗。
而且小寒的大學校友,同樣來新加坡讀管理大學的小司,工作第三年,自己一個人第一次申請PR就通過了,他也不是網際網路/金融等高薪行業,只是一個普通的諮詢崗位,工資也不到5000新元……
新加坡部長英蘭妮透露,新加坡在審核公民和永久居民權時,會考慮以下幾點因素:申請者與新加坡的聯繫、經濟貢獻、學歷、家庭結構、年齡,以及他們在新加坡生活了多久。
這是為確保新移民能融入本地社會,並為新加坡做出貢獻。

普通人想成為新加坡PR,進而成為公民,更容易的方式還是「教育移民」。
接受本地教育越早、越長,越容易拿到新加坡PR或公民身份。
2022新加坡人口白皮書透露,在本地讀到中學以上的學生拿到PR的比例占到了84.3%,公民則占了80.9%。
在新加坡讀書的留學生,只需在新加坡居住滿2年,並且及格一次國考(O水準/A水準/PSLE 都算),就有申請PR的資格了。
這是只有在求學階段,才能享受的「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