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城市規劃展覽館,有一個城市功能分區的沙盤模型。新加坡採用環狀加衛星新城的城市總體規劃,並通過快速交通系統將各部分連接起來。

新加坡測試自動駕駛巴士。新加坡希望從2022年開始在城市的三個不同地區的公共道路上部署自動駕駛巴士,以提供更好的交通服務。新加坡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但交通擁堵的情況很少。它的成功之處在於制定了帶有環狀和衛星新城的總體規劃,通過快速交通系統將鄉鎮與市中心連接起來;採取一系列政策限制汽車的擁有和使用,同時根據居民的需求不斷改善公共運輸;將更多的大數據技術融入公共運輸,打造智能交通。
完善區域功能,減輕交通壓力
新加坡目前分為五個大區,人口約593萬,包括55個規劃區和兩個集水區。每一級中心都根據人口規模和布局配置了相應的商業、學校、醫療、交通等設施,民生問題基本可以就近解決,大大減輕了交通和出行的壓力。
領導新加坡一步步實現 "居者有其屋 "和 "花園城市 "的新加坡國家發展部宜居城市中心主席劉泰格,被譽為 "新加坡規劃之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強調應通過完善區域功能來減輕交通壓力。"一個有兩三百萬人口的城市,基本上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的載體,如果它的功能非常完善,那麼人們去其他地方的需求就會減少。"
限制私家車的擁有和使用,鼓勵居民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出行
新加坡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政策來促進公共運輸,改善出行體驗,並為城市交通建設爭取資金,促進公共運輸發展。
首先,政府加大了對公共運輸基礎設施的投資。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LTA)宣布,政府將繼續投資200億新元(1新元約合4.99元人民幣)用於新建地鐵,另外投資50億新元用於補貼巴士服務,並在五年內投資40億新元用於地鐵運營。

第二,建立了汽車所有權許可和稅收制度。自2009年以來,新加坡政府通過汽車所有權許可制度,逐步降低車輛的年增長率。陸路交通管理局去年宣布,新加坡的汽車年增長率計劃在未來被削減到零。隨著擁有汽車的成本不斷上升和公共運輸系統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居民放棄了擁有私家車。
新加坡還通過稅費來規範車輛的使用,包括汽車所有權費、註冊費、轉讓費、進口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