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為何要開公司買商業地產、工業地產 2023稅務更新版

2023年03月02日   •   2萬次閱讀

更新一下投資商業地產、工業地產相關稅項的2023預算案最新版本

印花稅

100萬以內3%-5400

100萬元至150 萬元的部分稅率為4%

超過 150 萬元的部分稅率為5%

額外買家印花稅

商業地產:無

工業地產:無

額外賣家印花稅

商業地產:無

工業地產:第一年15%,第二年10%,第三年5%,第四年後無

消費稅GST

2023年:8%;2024年:9% (公司購買可以向稅務局拿回,個人購買則不行)

房產持有稅

稅額= 年值(AV) × 稅率10% 無論自用或出租 (年值可以參考市場一年租金的80%左右)

掃碼轉律所房產交易律師或執照房產投資顧問諮詢

一、在新加坡註冊公司可用公司名義購房嗎

可以公司名義購買房產,包括住宅和商業地產,不過住宅地產會按最高稅率繳納額外印花稅,所以一般都是以公司名義購買商業地產。房產作為公司投資資產,屬於公司固定資產。如公司發生歇業或解散時,此房產需要做財務清算,並按當地政策繳納稅費,清算完畢後公司才可以關閉。

二、以公司名義購買房地產的三大主要優點

1. 對於部分高凈值人群而言,選擇以公司名義購房可以更便於資產配置和轉移;

2. 之後轉賣房產時,可以轉賣公司股份的形式進行,下一個買家可因此節省額外印花稅(適於擁有超過一個房產或者是外國人身份的買家)。如果公司在新加坡註冊,需要繳納股份轉讓稅;如果公司在蓋曼群島或者英屬維京島註冊,則不需要繳納股份轉讓稅;

3. 新加坡的租房收入是計入個人所得稅的,所以,以公司的名義購買房避免了個人所得稅。但是,公司名下的租金收入需要計入公司盈利,也就是說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孰輕孰重,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三、在新加坡多數人以公司名義購買商業地產的理由

1. 新加坡沒有資本利得稅

通常,在新加坡出售房地產所得的收益不徵稅,但是,如果某人頻繁購買和出售房產,其收益可能需要納稅。

2. 享受更多新加坡稅收減免

在新加坡,個人稅率高於公司稅率,特別是對於高收入階層,而且個人稅法可以要求的間接費用是有限的;而,註冊公司實體可以要求更多的直接和間接費用,有助於獲得更高的免稅額。因此,最好是將商業財產歸公司所有。

3. 商品及服務稅(GST)

在新加坡,住宅物業的銷售和租賃都是免徵商品及服務稅或消費稅(GST),但商業(非住宅)房地產交易則需要繳納7%的GST。如果以個人身份購買商業地產,需要支付GST。相反,通過公司購買商業物業,則可以在購買後申請退稅,這可是一大筆的稅收減免收入。注意,這需要先申請註冊商品及服務稅,以符合新加坡稅務局(IRAS)的退稅條件。請事先向稅務局查詢您的退稅資格。

4、印花稅成本

印花稅適用於不動產、股份及股票的相關文件的稅種,例如房產買賣/租賃協議,或者抵押及贈與等文件。雖然商業物業沒有額外的買方印花稅(ABSD),但工業物業(一種商業物業)會產生賣方印花稅。如果在第一年出售,賣房印花稅為售價的15%,第二年為10%,第三年為5%。

印花稅的真正優勢在於,多個人組成公司,然後公司購買商業地產,各人所持有的物業份額按照其公司股權比例計算,如果有股東希望將其公司股份轉讓給其他股東或第三方,他或她在商業地產中的部分也被間接出售。

這樣做的好處是,按出售的公司股票的價值應繳納的0.2%的印花稅費遠低於按房產份額價值所應繳納的將近3%的從價印花稅。

5、邊際個人所得稅稅率比公司所得稅更高。

邊際所得稅率指累進稅率表中的最高一級稅率,即最後一級稅率。假設邊際個人所得稅為18%的王先生投資購買一處商業地產。如果他只是簡單地買入地產,登記在自己的名下,那麼,他的房產每年的租賃收入所需付的稅將會是18%(他的邊際個人所得稅稅率)。而如果他先註冊公司,然後以公司名義買下這個房產,那麼,每年的房產租憑收入的稅務支出就會按照公司所得稅來支付,具體是:頭三年為零,第四年開始利潤的一萬元以下的4.25%,利潤的1-30萬的8.5%,利潤30萬新元以上的17%。這樣,王先生可以節省很大的一筆稅務費用。

6. 較少的融資成本

如果您想從外部為購買資金籌措資金,那麼購買商業地產的公司實體將是有利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個人借貸利率通常高於公司借貸利率。

7、獨立的法人實體,隔離股東個人債務

由於私人有限公司被視為獨立的法人實體,即使商業地產投資未能產生大量收入,也因為股東僅以其個人股本承擔有限責任,而免受股東個人債務的影響;而如果是以個人名義購買商業物業,則債務將延伸至所有其他資產。

8. 作為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結轉虧損和資本津貼

此外,如果一家私人有限公司購買了商業房地產,以期從租金收入中受益,其租金收入可能會有所下降。相關規定允許公司將未吸收的貿易(租金)損失和資本津貼結轉至以後年度,以抵銷當年的收入,直到租金損失得到充分抵消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