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的天氣普遍都很熱,動不動就見到40度以上的高溫。這麼相對來看,新加坡雖然地處熱帶,但由於常年受到赤道低壓控制,氣溫反而沒有特別極端,日平均溫度基本都在26到32攝氏度的範圍。和40度高溫比起來,新加坡簡直算是避暑勝地了。
在暑期里前往新加坡這個熱帶國家遊玩的人,往往會有這樣的體驗:不論是地鐵公交車,還是超市商場,只要是封閉的室內空間,一股冷氣就從頭到腳,外面是30度以上的高溫,室內是20度左右的低溫,空調的風力也強到嚇人。那麼為什麼新加坡的溫度一般都設置的這麼低呢?
(1)既除濕又降溫的中央空調系統
新加坡是一個島國,其大部分的電力是靠天然氣發電供應全國的,而天然氣發電,既要考慮節能環保的問題,也要考慮到長期依賴外國購買和海路運輸的安全問題。同時新加坡的濕度又特別大,每天的濕度水平基本都在80%以上,濕度大的環境不僅會影響建築物內人的體驗,也會對室內的物品如紙張衣物和電子元器件等造成不良影響。考慮到這些因素,新加坡的建築內部普遍都設置了帶有除濕功能,儘可能節能省電的中央空調系統。
新加坡的中央空調現在大多採用的是VAV系統,也就是在中央統一過濾和冷卻空氣,根據各個房間的溫度設定,調整送風量以改變溫度,簡單的說,室內溫度設在24度,就多送點冷氣,設在26度,就相對少送點冷氣。這種技術的好處除了可以降溫以外,還可以根據負荷隨時調整能耗,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但是為了維持室內的空氣流通和除濕,冷空氣的送風量有一個下限,沒有辦法完全關掉,這就導致室內的溫度沒有辦法設的太高,總有新的冷空氣或多或少的會進入到房間內,所以房間內的溫度總會有一個上限,有時候會感覺到冷也是很正常的。
(2)英式傳統的商務著裝要求
新加坡長期受英國的殖民統治,其政治、文化、法律和教育體系都長期受到英國的影響。在1965年獨立以後,新加坡也積極融入西方社會體系和經濟體系,積極參與國際商業活動,力求吸引全世界尤其是歐美已開發國家的公司和人員前來新加坡展業和洽談業務。
那麼像英國和美國等國家的商務人士,由於當地的氣候並不像新加坡這樣炎熱,其著裝規範也更加傳統和厚重,出去談生意基本都是襯衫、西褲、領帶、皮鞋和外套不能少,在辦公室內和出去見客戶都要如此。受到這樣商業和文化因素的影響,新加坡本地的商務人士自然也是這樣的穿著和裝扮。

歐美人士也不是生來就不怕熱的,在新加坡這樣的高溫環境下,如果沒有強力的空調,只怕大家開會時候都無心工作,忙著擦汗去了。同時,一些人在出汗過多的時候,身體會產生一定的體臭,對商務環境的整潔和工作效率也會造成不小的干擾。所以說新加坡的空調溫度設的如此之低,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方便商務活動的進行,維持一個體面的商務環境。
(3)領導人個人喜好
新加坡的獨立和發展,離不開被譽為新加坡國父的李光耀的推動。李光耀從1959年上任,1990年卸任,將新加坡從一個毫無自然資源的島國發展成為世界上人均最富有的國家之一,為世界所矚目。他個人對工作的要求非常認真,也要求新加坡政府的同僚們和他一起時刻高效工作。
在他擔任總理後不久,乾的一件大事就是籌資在政府大樓安裝那時還不多見的空調,並將溫度設成22度。據說人們在22度環境下的工作效率最高,李光耀設置如此低的溫度也是希望工作人員在上班時間能時刻保持頭腦清醒,儘可能高的提升工作效率。當然了,他個人比較怕熱想必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可能是因為上行下效的關係,新加坡現在的辦公場所基本都保持在22度的溫度,不論是政府大樓還是商業場所。
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新加坡的空調溫度普遍較低,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涼爽的室內環境。雖然單單一個空調並不足以支撐新加坡的經濟奇蹟,但從這件小事上可能也可以看出新加坡人對細節和效率的重視,這可能才是新加坡成功的原因所在吧。作為遊客,我們除了讚嘆新加坡人對環境的嚴格要求,最好再隨時帶個薄外套,尤其是去電影院的時候!不然可真的要在熱帶國家凍感冒了。